[实用新型]浅埋软岩隧道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23470.2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7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关向兰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浅埋软岩 隧道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浅埋软岩隧道支护结构,其包括多榀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初期支护钢架,任意相邻的两榀所述初期支护钢架之间均通过多个连接筋连接,多个所述连接筋沿所述初期支护钢架的外缘间隔布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浅埋软岩隧道支护结构通过在任意相邻的两榀所述初期支护钢架之间均通过多个连接筋连接,增强了多榀初期支护钢架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其中,多个连接筋沿初期支护钢架的外缘间隔布置,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初期支护钢架发生变形,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工程灾害的问题产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埋软岩隧道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围岩是指受隧洞开挖影响而发生应力状态改变的周围岩土体,根据岩土体的强度,可将围岩分为坚硬围岩和软弱围岩两大类,而软弱围岩由于其强度低、岩体破碎、赋存环境差等特性,使其力学特性与一般的围岩存在较大差异。隧洞开挖后,地应力将重新分布,由于软弱围岩强度低,对工程扰动极其敏感,在受拉或受压条件下将产生塑性区,使围岩和支护发生变形,将极易发生拱顶崩塌、掌子面失稳、底板鼓起、长时间的持续变形或变形不收敛、初期支护严重变形侵限、富水条件下出现涌水等工程灾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浅埋软岩隧道支护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浅埋软岩隧道的支护容易产生变形导致发生工程灾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浅埋软岩隧道支护结构包括多榀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初期支护钢架,任意相邻的两榀所述初期支护钢架之间均通过多个连接筋连接,多个所述连接筋沿所述初期支护钢架的外缘间隔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初期支护钢架与所述隧道的形状匹配,且所述初期支护钢架的外表面抵紧于所述隧道的内壁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初期支护钢架还包括临时仰拱,所述临时仰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初期支护钢架连接,且所述临时仰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初期支护钢架的连接处形成两个拱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初期支护钢架包括上支护钢环和下支护钢环,所述上支护钢环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护钢环的一端在其中一个所述拱脚处连接,所述上支护钢环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护钢环的另一端在另一个所述拱脚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初期支护钢架还包括斜向支撑筋,所述斜向支撑筋的第一端与所述临时仰拱连接,所述斜向支撑筋的第二端与所述上支护钢环连接,所述斜向支撑筋、所述临时仰拱和所述上支护钢环共同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斜向支撑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斜向支撑筋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拱脚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斜向支撑筋的第一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拱脚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斜向支撑筋的第二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拱脚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护钢环与所述临时仰拱之间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避让所述隧道的预留核心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浅埋软岩隧道支护结构还包括多个锁脚锚管,所述锁脚锚管的第一端伸入所述隧道的岩层中,所述锁脚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初期支护钢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初期支护钢架及所述连接筋均为工字钢,所述连接筋的端部与所述初期支护钢架的腹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任意相邻的两榀所述初期支护钢架之间均通过多个连接筋连接,增强了多榀初期支护钢架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其中,多个连接筋沿初期支护钢架的外缘间隔布置,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初期支护钢架发生变形,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工程灾害的问题产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34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