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腔道送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28949.5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1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丁玉兰;王俊蕊;彭思琦;池清华;郑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361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腔道 送药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腔道送药器,包括管体,管体包括外管、内管,内管位于外管中可相对转动,并在内管的开口端可拆卸的设有凸套,凸套上设有标识线,内管沿轴心间隔设有若干出药孔;外管开口端设有与凸套转动连接的旋套,旋套上设有标识线,外管上设有与出药孔对应的置药孔,在外管上设有与置药孔相对于的刻度,外管封闭端为尖端平滑的圆锥形;凸套远离内管的端头设有推药器,推药器一端安装在凸套中并在端头可拆卸的设有活塞,推药器远离凸套的端头设有推柄,推药器外壁上设有刻度。方便将送药器插入直肠并方便观察插入直肠的深度,判断注药位置;根据需要通过自带的储药腔储药后注药,能外接注药装置注药;将药液逐步注入直肠内不同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道送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直肠癌、内痔、混合痔、慢性结肠炎等患者,需要通过直肠肛门注药、止血、排气和排便。在直肠、结肠、肛管疾病治疗注入药物时,使用开塞露注药器或是肛门管、尿管等进行注药,由于开塞露内部设有储药腔,在通过开塞露进行注药时容易在开塞露的储药腔内残留药液,造成药液浪费,且在将开塞露插入时难以得知插入的深度以便判断是否到达注药位置;且开塞露难以外接其他器械对直肠内注入不同的药物;在使用肛门管、尿管的对直肠内注药时,难以将肛门管、尿管插入直肠,难以得知插入的深度以便判断是否到达注药位置,且在注药过程中难以控制注药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腔道送药器,方便将药液注入直肠并方便观察插入直肠的深度,能够根据需要通过自带的储药腔储药后注药,也能外接注药装置注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内容实现的:
一种腔道送药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均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状结构的外管、内管,内管位于外管中可相对转动,并在内管的开口端可拆卸的设有凸套,凸套上设有标识线,内管沿轴心间隔设有若干出药孔;所述外管开口端设有与凸套转动连接的旋套,旋套上设有标识线,外管上设有与出药孔对应的置药孔,并在外管上设有与置药孔相对于的刻度,外管封闭端为尖端平滑的圆锥形;所述凸套远离内管的端头设有推药器,推药器一端安装在凸套中并在端头可拆卸的设有活塞,推药器远离凸套的端头设有推柄,推药器外壁上设有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出药孔位于同一平面且出药孔之间间隔距离为10mm-15mm,内管封闭端处的出药孔与内管封闭端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置药孔沿外管轴心分布且位于同一平面,置药孔之间间隔距离为10mm-15mm。
进一步的,所述置药孔沿外管轴心螺旋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刻度为围绕外管外壁的圆环线。
进一步的,所述推药器与凸套之间设有中心开口的弹性硅胶盖;所述活塞外径与内管内径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旋套与外管可拆卸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将送药器插入直肠并方便观察插入直肠的深度,判断注药位置;能够根据需要通过自带的储药腔储药后注药,也能外接注药装置注药;能够将药液逐步注入直肠内不同的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腔道送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腔道送药器的推药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腔道送药器的外管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89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建筑用砖生产的强力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HC涤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