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行程可调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29789.6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8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罗辉;朱宏平;龙晓鸿;何忠宇;杨泽亮;陶江峰;李彦龙;徐文胜;张敬雷;吴克宝;刘伟;喻启源;艾同;克高果;林占峰;张利利;葛慧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华中科大土木工程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43007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程 可调 支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行程可调支座,包括上支座板、中间钢衬板、承压橡胶板、中间调高构件、下支座板;所述中间调高构件安装在下支座板上,承压橡胶板置于中间调高构件上,中间钢衬板置于承压橡胶板上,上支座板与中间钢衬板之间设有平面滑动机构,中间调高构件与下支座板配合组成高度调节装置;所述上支座板与桥梁的底面接触并接受桥梁上部结构传递的荷载,所述下支座板与桥墩相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桥梁支座在安装和运营过程中支座高度需要调整的问题,操作便捷,无需借助工具顶起梁体,可直接进行高度调节,并使支座的承载能力得到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到桥梁支座,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桥梁的大行程可调支座。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桥梁在施工和运营中总会穿过很多地形不同的区域。桥墩在受到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时,会产生一定沉降,而穿过沉陷区的桥墩沉降会由于土质不良而导致沉降较大并且不均匀,这就会导致桥梁产生“三条腿”现象,不均匀的沉降会使得桥梁上部结构的内力和线型产生变化,影响使用功能性,甚至给结构的安全性带来隐患。尽管在桥梁设计阶段就已经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增加桩的数量,增长桩身长度、加大桩身直径等)控制桥梁的不均匀沉降,但由于无法事先预计因地形变化、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各种人类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实际沉降量,效果往往不佳。
到目前为止,给桥梁安装可调支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在不改变桥梁结构构造的前提下,调节桥梁上部结构的标高,使得当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桥梁结构的受力状态与设计受力状态保持一致,从而保证桥面的平稳性。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如下:
现有的调高支座调高方式包括垫板调高、楔形块调高、注压弹性材料调高以及螺纹调高等。其中垫板调高支座在调高之前需要预先加工垫板尺寸,并且调高时将调高垫板替换后需要拧紧锚固螺栓,操作比较繁琐。楔形块调高支座用楔形块调高时,楔形块构造尺寸过大,可调高度行程较小,支座整体尺寸太大,支座成本高。现有的螺纹调高支座可以实现上下无级调高,但是大行程的调高量会增加支座构造尺寸,增加支座的构造高度和加工难度。并且以上三种调高方式都需要用辅助工具将梁体顶高,使梁底与支座上支座板脱离开适当距离后才能进行调高操作,这对梁体端部和支承垫石尺寸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不利于施工和操作。压注弹性材料调高方式是通过填充浆料后,凝固承压,因此支座高度只能增加,而且因为受到盆式支座转动限制,支座的调高行程小。
因此,对于调节高度次数比较频繁的桥梁,需要一种操作便捷,不需要借助工具顶梁,可多次上下无级调节的调高支座来保证其结构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行程可调支座,可以进行上下无级调节,解决了桥梁支座在安装和运营过程中支座高度需要调整的问题,操作便捷,无需借助工具顶起梁体,可直接进行高度调节,并使支座的承载能力得到提升。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行程可调支座,包括上支座板、中间钢衬板、承压橡胶板、中间调高构件、下支座板;所述中间调高构件安装在下支座板上,承压橡胶板置于中间调高构件上,中间钢衬板置于承压橡胶板上,上支座板与中间钢衬板之间设有平面滑动机构,中间调高构件与下支座板配合组成高度调节装置;所述上支座板与桥梁的底面接触并接受桥梁上部结构传递的荷载,所述下支座板与桥墩相连。
优选地,所述上支座板与中间钢衬板之间设有平面摩擦副,所述平面摩擦副包括焊接在上支座板底面的不锈钢滑板和嵌在中间钢衬板顶面的四氟滑板。
优选地,所述中间调高构件分为中间第一调高构件和中间第二调高构件两部分,所述中间第一调高构件与中间第二调高构件通过盆环上部圆孔中的固定活塞相连。
优选地,所述中间第一调高构件的下表面与下支座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油缸,所述下支座板的内部设置输油管,用于给油缸加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华中科大土木工程检测中心,未经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华中科大土木工程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97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