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电机组的发动机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30285.6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8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吉阳;雷小林;李东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涪柴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3/04 | 分类号: | F02B63/04;F01P5/02;F01P5/04;F01M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孙根 |
地址: | 4025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机组 发动机 冷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组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机架、发动机、发电机和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器、风扇和油泵,在发动机上且背离发动机缸头的一侧设有与发动机的底部箱体相连的吸油管,吸油管与发动机箱体内腔相连通,吸油管的另一端与油泵的进口固定连接;散热器与背离发动机缸头一侧的机架固定连接,油泵的出口通过出油管与散热器的进口端相连接,散热器的出口端通过进油管与发动机箱体相连,并与发动机箱体内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机油从发动机中抽出并进行进一步的散热降温后,重新送入发动机内,能够进一步提升机油的降温效果,同时,还能使风扇长时间运行对机油进行长时间的降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机组的发动机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小型发电机组利用内燃机原理,经过吸气、压缩、爆炸、排气过程,带动电机产生电流输出使用。一般有500w、1kw、3kw、4kw、5kw、10kw等类别,广泛应用于户用、畜牧场、垃圾填埋场、酒精厂、柠檬酸厂、生化厂等各个不同领域,可作为备用电源、应急电源、常用电源、移动电源等。和内燃机一样,机油对于小型发电机组来说非常重要,能够有效保护发动机重要的移动部件,也能有效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目前,小型发电机组在炎热高温的气候环境中使用时,机油会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温度状态,机油温度过高不仅会使机油的消耗量增加,还会使机油在高温下发生质变,从而导致其润滑效果变差,不能及时带走发动机部件摩擦产生的热量,最终致使发动机组件在高温下运行而发生损坏。而现有的散热装置通常是安装在发动机机身附近,在炎热高温的气候环境中,对发动机的机身进行降温,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对发动机的机油进行很好的降温,只能降低发动机机身的温度,而发动机内的机油温度依旧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机组的发动机冷却结构,以解决现有小型发电机组的散热装置在炎热高温气候环境工作时只对发动机机身降温、对机油降温效果差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电机组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机架、发动机、发电机和油箱,还包括散热器、风扇和油泵,在发动机上且背离发动机缸头的一侧设有吸油管,吸油管的一端与发动机的底部箱体相连,并与发动机箱体内腔相连通,吸油管的另一端与油泵的进口固定连接;散热器与背离发动机缸头一侧的机架固定连接,油泵的出口通过出油管与散热器的进口端相连接,散热器的出口端通过进油管与发动机箱体相连,并与发动机箱体内腔相连通;风扇与散热器背离机架的一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发动机外部装设散热器、风扇和油泵,通过油泵和发动机的自身动力将发动机内的机油抽出,并进一步送入散热器中进行散热,同时在散热器的附近装有风扇,通过风扇对散热器中的机油进行进一步的散热降温,之后再将机油输送入发动机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机油从发动机中抽出并进行进一步的散热降温后,重新送入发动机内,能够进一步提升机油的降温效果,同时,还能使风扇长时间运行对机油进行长时间的降温。
进一步,所述风扇与发电机的供电输出端相连,用于为所述风扇供电。风扇与发电机的供电输出端相连,利用发电机发电为风扇提供电源,使风扇运行不需要连接额外电源。
进一步,在所述机架上背离发动机缸头的一侧设有固定杆,固定杆沿所述机架长度方向设置,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其同侧的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分别与固定杆和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散热器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机架和固定杆固定连接,可以将散热器更好的固定在机架上,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震动对散热器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相连的油管因震动而发生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涪柴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涪柴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302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