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效沸腾传热性能的重力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33253.1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1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任彬;浦哲;汤晓英;鲁红亮;司俊;李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蓝海科创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F13/18;F28F13/00;F28F1/40;F28F2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地址: | 20006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效 沸腾 传热 性能 重力 热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高效沸腾传热性能的重力热管,包括热管本体以及焊接密封在热管本体两端形成真空腔体的底端封头和顶端封头,所述的真空腔体内部注有工作介质,该热管本体包括从底端到顶端一体成型的强化传热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所述的强化传热蒸发段内沿周向设有多条螺旋微肋,并且在螺旋微肋内表面喷涂有铁基合金多孔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蒸发段在各传热模式下的沸腾传热系数,保证蒸发段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与冷凝段的传热能力相匹配,从而提高了重力热管的整体传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力热管强化传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高效沸腾传热性能的重力热管。
背景技术
重力热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热管,虽然也是利用工作介质的蒸发和冷凝来传递热量,但与普通热管不同,管内没有吸液芯。气态的工作介质在冷凝段凝结成液态后,仅依靠重力的作用即可回流到蒸发段重新参与热量传递。因此重力热管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和价格低廉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如:在石油化工行业用于加热炉余热回收,在动力行业被用作余热锅炉、省煤器,在冶金行业用于热风炉余热回收。
重力热管蒸发段的传热机理由充液量和热流密度决定。热流密度较低充液量较高时,会形成间歇沸腾;热流密度较低充液量较低时,会形成溪流蒸发;热流密度较高时,会形成核态沸腾;热流密度很高时,会达到沸腾极限。在设计重力热管时,多将蒸发段的传热模式设计为核态沸腾,此时蒸发段的热阻由液膜导热热阻、管内沸腾热阻、管壁热阻和管外热阻组成。在管壁和管外翅片不变时,要提升蒸发段的传热性能,就要减小管内沸腾热阻同时提高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
强化沸腾传热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种:
(1)增大传热面积,即传热表面被润湿的面积;
(2)增加汽化核心的数量,提高其在传热过程中的稳定性;
(3)改进沸腾传热的机理。
目前多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如对基管表面进行机械加工或化学腐蚀,在基管表面涂覆低表面能或多孔的涂层等。但其工序较为复杂,加工周期长,成本较高,传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沸腾传热性能的重力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高效沸腾传热性能的重力热管,包括热管本体以及焊接密封在热管本体两端形成真空腔体的底端封头和顶端封头,所述的真空腔体内部注有工作介质,该热管本体包括从底端到顶端一体成型的强化传热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所述的强化传热蒸发段内沿周向设有多条螺旋微肋,并且在螺旋微肋内表面喷涂有铁基合金多孔涂层。
所述的铁基合金多孔涂层厚度为0.5mm。
所述的强化传热蒸发段为无缝碳钢管段,其直径为25mm,厚度为2mm。
每条螺旋微肋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每条螺旋微肋的肋高为0.15mm,肋底宽0.25mm,肋顶宽0.14mm,肋间距为 0.35mm,周向肋条总数为60,螺旋角度为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强化传热蒸发段的内表面设有螺旋微肋,同时还喷涂了铁基合金多孔涂层,能够有效地提高不同传热模式下的传热系数,因此可以保证蒸发段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与冷凝段的传热能力相匹配,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方法简单,加工周期短,成本较低,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到余热回收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强化传热蒸发段螺旋微肋和铁基合金涂层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蓝海科创检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蓝海科创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33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拱坝全变形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电替代铅酸电池的保护B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