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尿酸盐沉积的多功能可降解双J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37159.3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5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林锦雯;廖雨旋;徐阳婷;薛星;周大维;李卓钰;王臻;张薇薇;陈依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林锦雯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L29/08;A61L29/06;A61L29/1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和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5 | 代理人: | 王培苓 |
地址: | 3100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尿酸 沉积 多功能 降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尿酸盐沉积的多功能可降解双J管,属于双J管技术领域。所述的抗尿酸盐沉积的多功能可降解双J管,包括双J管本体和可降解固定件,所述双J管本体包括肾盂段圈体、引流管、膀胱段圈体,双J管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流管体和可拆解层,所述可拆解层能够从导流管体上脱离;所述可降解固定件套设于肾盂段圈体上。本实用新型集抑菌、易置入、易拔除、抗尿酸盐沉积、局部可降解、延长留置时间、减除炎症反应等多种优良效应为一体,并利用肾盂端固定装置将双J管稳定在肾盂口,避免肾盂段圈体弹出肾盂口导致手术失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双J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尿酸盐沉积的多功能可降解双J管。
背景技术
双J管,是一种可预防输尿管狭窄,控制感染,利于尿液引流的常规留置于输尿管的支架管,其连接于肾盂与膀胱之间,常用于肾畸变、结石、肿瘤、移植、积水等疾病,是各种尿道手术中最广泛应用的医疗器械之一。目前,双J 管一般在输尿管镜引导下进行置入,但在置入时,双J管肾盂端弹性圈极易卷曲弹出肾盂外,导致反复操作耗时较长甚至放置失败。彭畅等人在《中国实用医药》发表的《探讨改良双J管置入法在后腹腔镜肾盂及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虽然为此提供了一种改良的置入方法,但该方法需在膀胱镜下进行,不适用于目前最常用的输尿管镜下操作,不具可推广性。
目前,形状记忆材料常用于组织工程学领域,其能通过对于环境(温度、电磁、压力)的感知,对其形状、应变、位置等进行调整,从而恢复到先前预设状态。其中,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是具有形状记忆性的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用途广泛,包括骨组织固定、血管手术夹及人造器官修复等方面。SMPU制备手段成熟,一般采用一步法或预聚法,由长链的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和短链的扩链剂进行制备,适于用作肾盂端插入卡槽的制作。
同时,目前临床使用的双J管管壁在尿酸盐沉积后有管周结石附着,导致其常常滞留难以拔出;而尿液也会腐蚀管壁,使其变硬变脆,甚至易破碎断裂,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上述状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体验,并可能导致尿路感染,膀胱不适等症状。然而,现有的双J管在实现抗尿酸盐沉积与尿液腐蚀的功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有效杜绝双J管在体内滞留破碎问题,如现有技术1(申请号:201821722793.8授权公告号:CN209154828 U)公开了一种双重硬度超滑J型导管,其管壁的抗菌亲水涂层在遇水后表现超滑性能,可使导管在拔出输尿管时更加轻松,但仍无法防止尿酸盐沉积与尿液腐蚀;现有技术2(申请号:201420146091.5授权公告号:CN 204121568 U)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尿盐沉积功能的双J管,其在管外包覆了肝素钠涂层,虽然可以减少尿盐沉积延缓管周结石的形成,但肝素钠涂层直接与输尿管壁接触可能导致其出血,造成更加严重的副作用。其次,现有的双J管无体内可降解性,无法直接留在体内直接分解以避免拔出造成的二次伤害,如现有技术3(申请号: 201711133349.2,公告号:CN 107828044 A)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双J管,可在取出患者身体后自然降解,但在体内时不具备可降解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抗尿酸盐沉积的多功能可降解双J管,以解决肾盂端弹性圈难以拔除、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临床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抗尿酸盐沉积的多功能可降解双J管,包括
双J管本体,所述双J管本体包括肾盂段圈体、引流管、膀胱段圈体,双J 管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流管体和可拆解层,所述可拆解层能够从导流管体上脱离;
可降解固定件,所述可降解固定件套设于肾盂段圈体上。
优选地,所述可降解固定件呈圆环状,内侧设有螺旋纹。
优选地,所述可降解固定件内径为1cm,外径为1.1cm。
优选地,所述可降解固定件为聚酯多元醇PD2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林锦雯,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林锦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371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感器用保护罩
- 下一篇:一种缝纫机的电机剪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