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飞虫逃逸的杀虫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39305.6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61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赵卫中;沈军华;秦云山;高磊;鞠瑞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盛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A01M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60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飞虫 逃逸 杀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飞虫逃逸的杀虫灯装置,包括顶盖、至少一圈正负电极网、诱虫灯管、挡虫板、若干支撑柱、底座和接虫桶:底座上开设一便于虫落入接虫桶内的通孔,接虫桶对应着通孔并固定在底座的下端;挡虫板包括挡虫板本体和若干安装支架,若干安装支架间隔固定设置在挡虫板本体的四周;挡虫板本体通过若干安装支架固定在底座的上端;挡虫板本体位于通孔的上方,并与通孔之间形成便于杀虫灯内的虫子落入接虫桶内的间隙;一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一安装支架上,上端与顶盖固定连接;正负电极网的下端安装在若干安装支架上,上端与顶盖连接;诱虫灯管安装在顶盖或/和挡虫板上,解决了现有的杀虫灯无法防止接虫桶内的未死的虫外逃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飞虫逃逸的杀虫灯装置。
背景技术
杀虫灯是根据昆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利用昆虫敏感的特定光谱范围的诱虫光源,诱集昆虫并能有效杀灭昆虫,降低病虫指数,防治虫害和虫媒病害的专用装置。
接虫桶作为杀虫灯的主要配件,其作用是将死虫收集,统一处理。但在现有技术中,杀虫灯诱过来的虫子被电晕后掉落至接虫桶内,但并未死亡,等虫子苏醒后便会飞离逃走。因此,如何防止接虫桶内的未死的虫外逃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飞虫逃逸的杀虫灯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杀虫灯无法防止接虫桶内的受伤未死的虫外逃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飞虫逃逸的杀虫灯装置,包括顶盖、至少一圈正负电极网、诱虫灯管、挡虫板、若干支撑柱、底座和接虫桶:
所述底座上开设一便于虫落入接虫桶内的通孔,所述接虫桶对应着所述通孔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下端;
所述挡虫板包括挡虫板本体和若干安装支架,若干所述安装支架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挡虫板本体的四周;所述挡虫板本体通过若干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挡虫板本体位于所述通孔的上方,并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便于杀虫灯内的虫子落入所述接虫桶内的间隙;一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一所述安装支架上,上端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所述正负电极网的下端安装在若干所述安装支架上,上端与所述顶盖连接;
所述诱虫灯管安装在所述顶盖或/和所述挡虫板上。
较佳的,所述挡虫板本体为锥形罩体结构,所述挡虫板本体罩设在所述通孔的正上方;
所述挡虫板本体的大端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便于杀虫灯内的虫子落入所述接虫桶内的间隙。
较佳的,所述挡虫板本体的大端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较佳的,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为向下凹陷的凹槽结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凹槽结构的中心位置;
所述挡虫板本体的大端位于所述凹槽结构内。
较佳的,若干所述安装支架呈发散状分布在所述挡虫板本体的四周。
较佳的,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挡虫板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位于所述挡虫板本体的上端面上,另一端向所述挡虫板本体的外侧延伸并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较佳的,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支撑柱安装孔,一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一所述支撑柱安装孔内,上端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正负电极网包括固定正负电极网和转动正负电极网,所述固定正负电极网为不完整的环形电网,所述转动正负电极网设置在所述固定正负电极网的开口处,所述转动正负电极网的一边为转动边,此转动边转动设置在此开口的一侧;所述转动正负电极网的另一边为卡接边,此卡接边可卡接在此开口的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盛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盛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39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