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管道疏水系统实时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3080.1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6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杨璋;徐逸哲;舒相挺;蒋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T1/48 | 分类号: | F16T1/48;F17D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韩天宇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管道 疏水 系统 实时 监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管道疏水系统实时监控装置,蒸汽管线疏水系统包含第一管线、第二管线和第三管线;实时监控装置包含N个双金属弹簧片、N个温控开关、第一逻辑或门、第二逻辑或门和报警指示灯。蒸汽管线运行时一旦发生疏水积聚,被监测区域的管壁会产生温差,触发温控开关动作,输出报警信号,强制打开旁路上的电动阀紧急疏水,实现对疏水状况的实时监控,避免发生疏水不畅导致的汽锤/水锤/水击等事故。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火电厂、核电厂、热电厂等采用高温蒸汽进行能量传输的场所,装置方便携带和安装,操作简单,应用面广。适当改进后还能应用于低温制冷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动力管道运行期间的疏水状态实时监测及故障诊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管道疏水系统实时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核电厂、火电厂或热电厂等动力工厂,通常是用核燃料中的裂变能或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热传导等形式加热给水,得到高温高压的水蒸汽,并通过高温蒸汽管线传输,实现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做功发电或远距离供暖等。
在这些场所,遍布大量高温蒸汽管线,高温蒸汽在流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降温降压及冷凝换热导致的冷凝疏水,这部分疏水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及时与高温蒸汽分离,否则极端情况下会因冷热交汇导致水锤冲击破坏管线、返回至汽轮机产生水击事故破坏汽轮机等恶性事故。对这类可能产生冷凝疏水的高温管线,往往设置有自动疏水器和含电动阀的旁路管线将产生的疏水引流至疏水箱或冷凝器进行二次利用。当自动疏水器检测到疏水积聚产生液位高报警信号时,会自动动作将疏水排走后及时关闭;紧急情况下可以打开电动阀实现应急疏水。液位高报警信号消失延时一定时间后,再触发电动阀关闭信号,避免蒸汽管线中的高温高压蒸汽通过旁路流走无法正常做功,导致热损失。
但经统计,部分电厂的高温蒸汽管线疏水系统存在自动疏水器疏水能力不足,自动疏水器卡涩等无法正常动作的现象,还存在自动疏水器上游液位计管线的水罐容积小、疏水管线堵塞、管线积气等容易误触发疏水液位高报警的缺陷,此时会强制长时间打开高温蒸汽管线旁路上的电动阀进行疏水。长时间打开电动旁路阀会将高温高能的蒸汽随疏水一起疏至凝汽器或下游疏水箱,无法发挥其做功的能力,存在严重的热能浪费。长时间打开电动旁路阀时,阀芯容易被高速汽水混合物冲蚀而损坏设备。处理这类缺陷前,需要拆除高温管线外部的保温层,通过点温枪或热成像仪等长时间观察是否存在疏水积聚现象,存在高温烫伤风险。在故障排查及处理过程中,往往受制于隔离阀无法关严(高温情况下手动截止阀往往存在因温差而隔离不严等缺陷)只能停机处理。这些都对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均带来不利影响。
还有一部分电厂的高温管线没有设置自动疏水器,发生因阀门内漏等缺陷导致的冷热流体交汇产生的水锤等事故后,由于汽水管线众多,管线外均包裹有保温层,这对查找冷热流体交汇位置提出了严重挑战,往往只能通过验证性的分段隔离,逐步排查,工作量巨大,工业安全风险高,故障原因分析的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蒸汽管道疏水系统实时监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汽管道疏水系统实时监控装置,所述蒸汽管线疏水系统包含第一管线、第二管线和第三管线;所述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均一端连接至需要疏水的蒸汽主管,另一端连接至疏水箱,其中,所述第三管线沿着疏水流向依次设有第一手动球阀、电动旁路阀、第二手动球阀;所述第一管线沿着疏水流向依次设有第一手动截止阀、液位计、第二手动截止阀;第二管线沿着疏水流向依次设有第三手动截止阀、自动疏水器、第四手动截止阀;
所述实时监控装置包含N个双金属弹簧片、N个温控开关、第一逻辑或门、第二逻辑或门和报警指示灯;
所述双金属弹簧片包含两个接入触点和两个输出端,所述双金属弹簧片的两个输处端和两个接入触点一一对应相连,所述双金属弹簧片用于将两个接入触点的温度值转变为电信号后从其对应的输出端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30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流式杀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滤装置的中空纤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