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污染生物除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3204.6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7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徐雄 |
地址: |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污染 生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水污染生物除氮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它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过滤区、硝化反应区、反硝化反应区和缓冲区,壳体左侧壁上设置污水进料管,污水进料管上设置有第六控制阀门,过滤区内部设置用于过滤污水的第二过滤组件和第一过滤组件,过滤区右侧竖直固定设置隔板,壳体上方设置清水补充管,清水补充管的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一支水管和第二支水管,且第一支水管和第二支水管分别伸入硝化反应区与反硝化反应区内,硝化反应区内部设置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用于污水进行硝化反应的第二生物滤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科学,能够有效对污水进行除氮处理,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治理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污染生物除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污水处理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污水中COD、氨氮、总氮等指标的排放限值越来越低,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使大量的含氮及其它生物营养物质不断地排入河流和湖库,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快加重,目前我国水污染有效处理率低,水域污染严重,处理难以达到国家标准。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大量措施来解决水污染问题,但是在技术设备方面仍旧存在着基建造价和运行成本较高、处理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水体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因此,面对这些问题,亟需一种水污染生物除氮装置,降低水体中氮元素含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水污染生物除氮装置,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科学,能够有效的对污水进行除氮处理,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治理成本低。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污染生物除氮装置,它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空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过滤区、硝化反应区、反硝化反应区和缓冲区,壳体左侧壁上设置有污水进料管,污水进料管上设置有第六控制阀门,过滤区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用于过滤污水的第二过滤组件和第一过滤组件,过滤区右侧竖直固定设置有隔板,壳体上方设置有清水补充管,清水补充管的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一支水管和第二支水管,且第一支水管和第二支水管分别竖直向下伸入硝化反应区与反硝化反应区内,硝化反应区内部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用于污水进行硝化反应的第二生物滤料,容纳槽底部设置有通液孔,硝化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提供氧气的曝气盘和曝气管,且曝气管的一端伸出硝化反应区与曝气风机输出端口相连接,反硝化反应区的上方连通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连接设置有第三控制阀门和抽水泵,且排水管的另一端伸入硝化反应区内部,排水管的右侧设置有用于向反硝化反应区内添加碳源的碳源补充组件,反硝化反应区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污水进行反硝化过程的第一生物滤料,反硝化反应区右侧且于缓冲区内部上下交错设置有折流板,缓冲区的右侧端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清水补充管上设置有控制第一支水管和第二支水管通断的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二过滤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通过第二固定螺钉固定于隔板左侧壁上,固定板左侧部倾斜固定设置有采用不锈钢制成的滤板,滤板上间距设置有滤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滤板对面且于壳体左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位置处且于壳体左侧外壁上铰接设置有活动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32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