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转式进气道及其V字形钝前缘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3343.9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3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李祝飞;杨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C7/042 | 分类号: | F02C7/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英静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转式进气道 及其 字形 前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转式进气道的V字形钝前缘,包括圆锥曲线段和直前缘段;直前缘段为两个,且两者分别与圆锥曲线段的两端平滑相切连接,形成“V”字形;圆锥曲线段的中心位置处的钝化半径为r1,圆锥曲线段上与直前缘段的切点位置处的钝化半径为r2,其中,r1r2,圆锥曲线段的前缘钝化半径由中心位置到两侧切点处连续降低。该V字形钝前缘中,圆锥曲线段由中心位置到两端处的前缘钝化半径连续降低,缓解由于气流在中心点滞止造成的严酷气动热。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内转式进气道,应用上述V字形钝化前缘,对缓解气动热有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转式进气道,还涉及一种内转式进气道的V字形钝前缘。
背景技术
高超声速进气道捕获来流并对其进行减速增压,是超燃冲压发动机重要的气动部件之一。三维内转式进气道由于具有捕获气流能力强、压缩效率高和便于一体化设计等优点,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
内转式进气道的前缘通常设计成V字形结构,用以提升进气道在低马赫数来流情况下的起动能力,考虑到气动热防护和结构安全性能,现有技术中对V字形前缘做出均匀钝化设计。但是现有V字形钝前缘中,V字形的根部处为气流滞止点,会造成严酷气动热。
因此,如何缓解V字形钝前缘中V字形根部处气动热环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转式进气道的V字形钝前缘,其圆锥曲线段中由中心位置到两端处的前缘钝化半径连续降低,缓解由于气流在中心点滞止造成的严酷气动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内转式进气道,应用上述V字形钝化前缘,对缓解气动热有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转式进气道的V字形钝前缘,包括:
圆锥曲线段,
直前缘段,所述直前缘段为两个,且两者分别与所述圆锥曲线段的两端平滑相切连接,形成“V”字形;
所述圆锥曲线段的中心位置处的钝化半径为r1,所述圆锥曲线段上与所述直前缘段的切点位置处的钝化半径为r2,其中,r1r2,所述圆锥曲线段的前缘钝化半径由中心位置到两侧切点处连续降低。
优选的,上述V字形钝前缘中,所述圆锥曲线段的中心线为圆锥曲线或类圆锥曲线。
优选的,上述V字形钝前缘中,所述圆锥曲线段的钝前缘,是以所述圆锥曲线段的中心线为轮廓,作非均匀倒圆钝化处理后得到的钝前缘。
优选的,上述V字形钝前缘中,所述圆锥曲线段由中心位置到两侧切点位置处的前缘钝化半径r按照如下公式沿中心线变化:
r=r2+(r1-r2)[sinφ]n
其中,为中心线切线方向与来流方向的夹角;0.5n10;θ为两个所述直前缘段的半张角。
优选的,上述V字形钝前缘中,所述半张角满足:12°θ65°。
优选的,上述V字形钝前缘中,两个所述直前缘段对称布置。
优选的,上述V字形钝前缘中,所述直前缘段的中心线为两侧对称的直线段;所述直前缘段的钝前缘,是以所述直前缘段的中心线为轮廓,作均匀倒圆钝化处理后得到的钝前缘,钝化半径与r2相等。
一种内转式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V字形钝前缘,所述V字形钝前缘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V字形钝前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33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