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胶囊制备的磁力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3913.4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7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财;陈运泽;张博文;杨璟;吕明帅;王姝人;邹海凤;李增奇;葛玉祥;李一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13/08 | 分类号: | B01F13/08;B01F15/00;B01F15/02;B01F15/06;B01J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微胶囊 制备 磁力 搅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微胶囊制备的磁力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磁力搅拌器上有密封盖(14),50ml滴定瓶(10)、100ml滴定瓶(11)通过塑料滴管(8)与密封盖相连,在塑料管上有滴速控制器(13),可以通过调节滴速控制器上的滑轮(9)调节滴速。pH测试仪(16)通过密封盖上的小孔插入到容器(5)底部,密封盖(14)底部略大于容器(5)顶部。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当磁力搅拌器对微胶囊进行制备时,壁材溶液、酸、碱及固化剂可以通过滴定装置自动缓慢滴加,加入量可以通过滴定瓶上的刻度计算,pH测试仪(16)插入到容器底部远离容器中心。此外,密封盖能够防止在微胶囊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酸及固化剂受热挥发,从而减少制备过程中对人及环境的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力搅拌装置,特别是制备微胶囊的磁力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微胶囊制备常采用的复凝聚法,通过改变条件(如pH)使得带相反电荷的壁材发生静电作用,使溶解度降低从而产生相分离凝聚反应形成微胶囊。反应过程中,首先在持续搅拌状态下将壁材缓慢滴加到芯材溶液和乳化剂组成的混合液中,均匀分散后,再将另一种壁材缓慢滴入混合液中。其目的是为了使芯材与壁材及壁材之间均匀分散,防止由于芯材壁材之间没有充分接触,导致微胶囊出现黏连现象;在滴加酸、碱及固化剂的同时,应缓慢逐滴加入,防止溶液局部pH突然改变、固化剂浓度过高导致微胶囊黏连的发生。但现有的磁力搅拌器中,只能够通过人工逐滴滴加的方式缓慢加入,不能够实现机械自动化滴加。
在使用pH测试仪测定溶液pH时,需要把测试探头插入到被测溶液底部,当pH测试仪探头接触旋转的转子时,pH测试仪探头容易被转子打碎。同时,现有的磁力搅拌装置在加热过程中,受热导致反应体系内的有机溶剂、酸及固化剂的挥发,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同时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磁力搅拌器技术方面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微胶囊的磁力搅拌装置,减少微胶囊黏连现象而且节省人力同时还减少反应过程中对人及环境的毒副作用。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微胶囊制备的磁力搅拌装置,包括箱体、用于放置容器的载物板、容器、带固定圈的支架和箱体上部置有自动滴加装置,还包括pH测试仪。箱体表面有温度调节钮、时间调节钮及转速调节钮。载物板固定在箱体上方。转子位于容器内。在支架上增设用于夹持圆柱形密封盖的固定圈,圆柱形密封盖下端直径大于容器上部直径,该密封盖材质为硅酸铝纤维且具有六个带有橡胶圈的小孔。pH测试仪通过小孔插入到容器下半部分,其中5个具有刻度的滴定瓶通过塑料滴管连接到密封盖上部小孔,且塑料滴管的插入位置低于密封盖上的小孔,塑料滴管上部连接在插有橡胶活塞的滴定瓶上。该塑料滴管上具有控制滴速的滴速控制器,滴速控制器内有滑轮,该滑轮通过挤压塑料滴管来调节滴加速度,同时可以通过该滴速控制器来观察滴加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微胶囊进行制备时,两种壁材溶液、酸、碱及固化剂可以通过该装置自动逐滴缓慢加入,防止在滴加过程中局部浓度过高导致微胶囊黏连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根据滴定瓶上的刻度计算加入量。此外,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在微胶囊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酸及固化剂受热挥发,从而减少制备过程中对人及环境的毒副作用。满足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对乳化效果分散性、缓慢调节pH值、缓慢滴加固化剂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电机;3、载物板;4、转子;5、容器;6、固定装置;7、橡胶圈;8、塑料滴管; 9、滑轮;10、50ml滴定瓶;11、100ml滴定瓶;12、橡胶活塞;13、滴速控制器;14、密封盖;15、固定圈;16、pH测试仪;17、固定支架;18、磁铁;19、转速传感器;20、温度调节钮;21、转速调节钮; 22、时间调节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39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品中三氯生的提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车载热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