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冬瓜种子破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4494.6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2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官;蒋雅琴;李晶莹;甘桂云;黎炎;李文嘉;王益奎;康德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之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28 | 代理人: | 严涓逢;汪治兴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冬瓜 种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播种催芽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冬瓜种子破壳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第一压杆上设有第一压盘,第二压杆上固设有第二压盘,第一压盘中部设有圆锥或圆台形的第一压块,第一压块与第一压盘之间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插槽,第二压盘上设有与第一压块相匹配的倒圆锥或倒圆台形的第二压块。本装置针对冬瓜种子的形状设置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并配套弹性垫片等结构,破壳操作时仅对冬瓜种子的端部施力,不易伤到冬瓜种子,且可同时完成多个冬瓜种子的破壳操作,进一步提高冬瓜种子的破壳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播种催芽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冬瓜种子破壳装置。
背景技术
冬瓜(学名: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植物,果实长圆柱状或近球状,大型,有硬毛和白霜,种子卵形。白色或淡黄色,压扁,有边缘,长10-11毫米,宽5-7毫米,厚2毫米。冬瓜种子因种皮厚、新种子休眠时间长等原因,春季繁制的新种子在当年秋季、或冬季繁制的新种子在翌年早春播种,普遍出现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出苗慢等现象,导致试验、育种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特别是影响到种子的销售。研究表明,将种子的“缝合线”夹裂一个口,可缩短冬瓜种子的催芽时间,提高齐苗率和壮苗率。但目前并没有专门的冬瓜种子破壳装置。操作者一般采用普通的钳子来将种子端部的“缝合线”夹开。普通的镊子较重,操作效率低,且力度控制不好容易将冬瓜种子的全部“缝合线”夹开,甚至损伤种子,影响后续的发芽及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镊子容易夹伤冬瓜种子,冬瓜种子破壳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冬瓜种子破壳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冬瓜种子破壳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第一压杆上设有第一压盘,第二压杆上固设有第二压盘,第一压盘中部设有圆锥或圆台形的第一压块,第一压块与第一压盘之间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插槽,第二压盘上设有与第一压块相匹配的倒圆锥或倒圆台形的第二压块。即第二压杆下压,使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接触时,插槽、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组成扁平且端部为往中间回缩的冬瓜种子容纳腔,且瓜子种子的端部置于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之间。
插槽为扁平状,种子竖着插放到插槽中,种子较小一端的端部突出插槽与第一压块接触。下压第二压杆,第二圆盘中的第二压块向下挤压种子的端部,第二压块与第一压块接触后即停止挤压,使种子的端部裂开。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呈弧形设置,与种子端部形状相匹配,压块仅对种子的端部施力,不易伤到种子。多个插槽的设置,可同时完成多个种子的破壳操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杆上设有压盘放置槽,第一压盘可拆卸地放置于压盘放置槽内。可提前将冬瓜种子装到第一压盘内,再放到压盘放置槽内完成破壳操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盘有两个以上。可一个人专门装种子,另一个负责破壳操作,搭配操作效率更高。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盘外侧设有提手。便于定位及将压盘取出。
优选的,所述插槽底部设有弹性垫片。不易伤到种子其他部位。
优选的,所述第二压块外侧的第二压盘上设有弹性垫片。不易伤到种子。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杆与第二压杆之间还设有弹簧。不施力时,弹簧可将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撑开。更有利于放种及压力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第二压杆末端设有弹性把手套。更方便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44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全方位调节的钢琴支撑架
- 下一篇:一种干燥机用废气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