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甲状腺手术吸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5554.6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1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松;薛帅;韩慧;李锐;苏畅;陈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解敬文;施艳荣 |
地址: | 13002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状腺 手术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甲状腺手术吸引器,包括长杆和吸引头,吸引头的末端为弧形体,并与长杆的前端固定连接一体成型,且弧形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标记环,长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拨转圈,拨转圈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尾杆,且长杆与尾杆之间的端壁上分别对应设有相互滑动卡接的环形凹槽和卡环,尾杆的前端设有与拨转圈相滑动连接的滑槽圈,尾杆上设置有负压气囊,吸引头的前端侧面设有均匀开设有多个侧孔,侧孔的孔径为3mm。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吸引头吸引角度及位置,便于单手操作,吸引效果好,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器械应用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为一种甲状腺手术吸引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医院手术中用的现有吸引器头由于要么头端太粗、缺乏侧孔容易在吸引过程中损伤喉返神经、将宝贵的甲状旁腺吸走,同时由于缺乏侧孔,吸引器头端单孔容易被组织堵塞以致起不到术中及时清理积血的作用;要么吸引器头内径太细,缺乏侧孔,吸引力过强,往往起不到清理作用,反而容易损伤喉返神经以及吸走甲状旁腺。而且在吸引过程中可能需要角度调节,这样就需要两只手同时操作,转动整个吸引器,不太方便,由于整个吸引器为一体,且表面没有参照物,因此不能较精准的把握伸入组织内吸引头的操作角度及位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甲状腺手术吸引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以尽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器械应用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甲状腺手术吸引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甲状腺手术吸引器,包括长杆和吸引头,所述吸引头的末端为弧形体,并与长杆的前端固定连接一体成型,且弧形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标记环,长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拨转圈,拨转圈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尾杆,且长杆与尾杆之间的端壁上分别对应设有相互滑动卡接的环形凹槽和卡环,尾杆的前端设有与拨转圈相滑动连接的滑槽圈,尾杆上设置有负压气囊,吸引头的前端侧面设有均匀开设有多个侧孔,侧孔的孔径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拨转圈的表面均匀设有多个防滑凸棱。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圈内设有用于密封的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长杆、吸引头和尾杆均为相贯通的中空结构,总长度为20cm,其内径均为0.7cm。
进一步的,所述侧孔沿吸引头总的排列长度为1.5cm。
进一步的,所述吸引头1与尾杆6之间的接触端周围均涂设有防水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一种甲状腺手术吸引器,通过在长杆和尾杆之间设有拨转圈便于在吸引操作过程中调整吸引头的吸引角度,通过在吸引头的弧形体两端设有标记环便于掌握操作时伸入组织内吸引头的吸引角度及位置,侧孔的孔径大小设置使吸引效果能够达到较佳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甲状腺手术吸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甲状腺手术吸引器的剖视图;
图3是拨转图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吸引头;101、侧孔;2、长杆;3、拨转圈;4、负压气囊;5、标记环;6、尾杆;601、滑槽圈;602、环形凹槽;603、环形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55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下一篇:一种工业循环水处理阻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