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网架空线路无线测温传感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8158.9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91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树;肖中波;张长椿;陈珑;姜鹏;刘飞;张晨睿;单清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三明供电公司;劭行(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26 | 分类号: | G01K1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36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架 线路 无线 测温 传感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网架空线路无线测温传感器装置,包括:无线温度传感器天线(1)、声表面波传感器(2)、橡胶外壳(3)以及阅读器装置;所述无线温度传感器天线(1)与橡胶外壳(3)紧固连接;所述声表面波传感器(2)安装在橡胶外壳(3)上;所述声表面波传感器(2)与阅读器装置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网架空线路无线温度在线传感监测功能,将人工巡检变为自动在线监测,提高了配网架空线路电力传输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温度传感器,具体地,涉及一种配网架空线路无线测温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电能是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离不开的能源物质,为了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求,我国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发展,通过对架空线路电缆温度进行连续的测量和监视,能够预测架空线路电缆的故障趋势,了解其绝缘老化情况、准确评估其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其故障隐患,并发出预警信号,有效从根本上减少架空线路电缆事故,当前的配网架空线路主要是通过红外的方法进行人工巡检,该技术手段无法做到温度的实时监控。新技术例如CT取电、有源供电等技术,存在高压下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挑战。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可长期稳定工作,又不需要电池的温度监控技术。传统的如专利文献CN203048969U所公开的一种无线测温传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外壳上盖、外壳底座及探头固定壳体,所述探头固定壳体内设置有测温探头;所述外壳底座内设有线路板,所述外壳上盖内设有天线,该线路板分别与所述测温探头和天线固定连接。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依次连接的外壳上盖、外壳底座及探头固定壳体,形成一个封闭的外壳,将测温探头、线路板和天线固定在外壳内。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配网电路存在高电压,普通的IC芯片容易被击穿;
2、配网架空电缆为连续导线,需要在不影响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安装测温装置,难度大。
3、配网架空电缆一共有三相,需要同时安装三个传感器,各个传感器结构需要互相独立,实现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网架空线路无线测温传感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配网架空线路无线测温传感器装置,包括:无线温度传感器天线1、声表面波传感器2、橡胶外壳3以及阅读器装置;
所述无线温度传感器天线1与橡胶外壳3紧固连接;
所述声表面波传感器2安装在橡胶外壳3上;
所述声表面波传感器2与阅读器装置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阅读器装置包括:无线采集器6、阅读器后处理系统7以及馈线8;
所述无线采集器6通过馈线8与阅读器后处理系统7连接。
优选地,所述阅读器后处理系统7包括:无线收发芯片71、处理芯片72、控制芯片73以及通讯芯片74;
所述无线收发芯片71、处理芯片72以及通讯芯片74分别与控制芯片73连接;
所述无线采集器6与无线收发芯片71连接。
优选地,所述橡胶外壳3上设置有固定轧带4。
优选地,所述声表面波传感器2包括:声表面波天线21与声表面波器件22;
所述声表面波天线21与声表面波器件22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芯片73接收来自通讯芯片74的采集命令;
所述控制芯片73通过无线采集器6控制无线收发芯片71;
所述无线收发芯片71将收到的传感信号传输至控制芯片7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三明供电公司;劭行(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三明供电公司;劭行(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81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抗震支架的管道卡子结构
- 下一篇:一种快速自动变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