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介入手术动脉加压输液杆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8517.0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5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B9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陈国军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手术 动脉 加压 输液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入手术动脉加压输液杆,包括:挂袋架,具有一上挂杆及两个侧立杆,所述上挂杆的下端面设有一排挂钩,两个所述侧立杆固接于所述上挂杆的两侧;连床支杆,两个所述侧立杆的下端还设置有连床支杆,所述连床支杆的下端固接有卡床板;卡床板,呈圆柱体状,上端面与所述连床支杆的下端固接,所述卡床板的内部还设有方形卡槽。本输液架在介入手术的使用过程中,将所有输液袋均整齐挂接在挂钩13,便于管路的辨认,并且及时更换滴空的输液袋,而且在使用时可随床移动,并根据需要调整位置,避免无菌区与非无菌区的混乱,降低术患者的感染风险,避免导管污染,方便术中动脉滴注速度观察及静脉给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入手术动脉加压输液杆。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临床上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采用介入手术治疗,其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系数高、并发症较少、术后疗效较好,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神经介入手术常需要用3至6个动脉加压冲洗管路如连接动脉鞘、造导影管、导引导管、微导管等,这些管路在手术过程中容易造成摆放混乱,造成术者管路难以辨认,而且在某袋液体即将滴空时难以被发现,容易造成换药不及时。此外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台面无菌与非无菌区域区分不明确,医生操作手术导管时容易跨越无菌区碰到非无菌的输液架上,增加感染机会。因此,设计一个结构合理、方便术者、科学实用的跨床输液架是解除介入术中安全隐患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手术动脉加压输液杆来解决介入手术输液管路摆放混乱、保持动脉压力,避免小壶液体倒流,空气注入动脉引起空气栓塞,便于护士和医生观察滴速更换液体不及时和导管污染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介入手术动脉加压输液杆,包括:
挂袋架,具有一上挂杆及两个侧立杆,所述上挂杆的下端面设有一排挂钩,两个所述侧立杆固接于所述上挂杆的两侧,所述侧立杆的下半部呈竖直状态,所述侧立杆的上半部与竖直平面之间存在夹角;
连床支杆,两个所述侧立杆的下端还设置有连床支杆,所述连床支杆的下端固接有卡床板;
卡床板,呈圆柱体状,上端面与所述连床支杆的下端固接,所述卡床板的内部还设有方形卡槽,所述方形卡槽用于与床沿板配合连接,所述卡床板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锁紧装置,所述第一锁紧装置贯穿至方形卡槽内用于锁定床沿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包括旋紧螺柱,所述旋紧螺柱与所述卡床板螺纹连接,所述旋紧螺柱一端伸入所述方形卡槽中,另一端固接有旋紧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侧立杆的上半部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侧立杆与所述连床支杆采用插接形式配合连接,所述侧立杆的下端插入所述连床支杆的上端面开设的空腔内,所述连床支杆的上部设有第二锁紧装置,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与所述第一锁紧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与所述侧立杆硬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侧立杆之间还固接有搭接杆,所述搭接杆与所述上挂杆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卡床板的内部侧壁上设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的滚轮,两个所述滚轮贴合在所述床沿板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卡床板的内部且置于所述滚轮的上方,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包括:
固定压板,通过两个固接柱固定设置在所述卡床板的侧壁上,所述固定压板一端的端部通过弹簧连接有锁定翘板;
锁定翘板,通过铰接柱枢接在所述卡床板的侧壁上,所述铰接柱位于所述锁定翘板的中部,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锁定翘板的中部,所述锁定翘板的一端嵌入所述固定锁板开设的嵌槽中,所述嵌槽的外形与所述锁定翘板端部的外形相适配,所述锁定翘板的另一端开设有锁槽,所述锁槽与滚轮锁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85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