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巷震动灾害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0311.1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5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郑禄璟;何珩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H04N5/247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龙超峰 |
地址: | 562299 贵州省黔西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震动 灾害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巷震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微处理器、采集电路板和多个微震传感器,多个微震传感器分别通过树脂固定剂固定于井巷内部预设的安装孔的底部,所有微震传感器并联连接之后通过采集电路板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微处理器还连接有存储器,微处理器、采集电路板和存储器均独立安装于井巷外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井巷以内合适的端面布设微震传感器,通过将所测得的数据信息传递至井巷以外的微处理器进行处理,有效防止井巷采掘作业过程中的振动对数据处理结果产生影响,提升了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还通过摄像头拍摄到受监测点处的形貌特征,使用户能够直观地获知井巷内部围岩状况,方便了用户进行分析和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巷震动灾害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量和需求量越来越大,促使采矿作业越来越朝着地下深部发展,深部开采过程中的各种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也逐渐增加,为了预防这些地质灾害,现有的井巷地质土体震动灾害监测方法主要有锚杆受力监测法、电磁辐射监测法、全站仪监测法等方法,然而这些监测方法往往由于随着井巷的不断采掘掘进,掘进过程中围岩中的各种矸石掉落引起相应的震动,容易使测量数据的精度不够准确,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精度更高的井巷震动灾害监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巷震动灾害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巷震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微处理器、采集电路板和多个微震传感器,多个微震传感器分别通过树脂固定剂固定于井巷内部预设的安装孔的底部,所有微震传感器并联连接之后通过采集电路板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存储器,所述微处理器、采集电路板和存储器均独立安装于井巷外部。
所述多个微震传感器分为若干组,每组微震传感器分别固定于井巷以内位于同一个横断面但其中心轴线延伸方向各不相同的安装孔的底部,任意相邻两组微震传感器间距为25m。
所述每组微震传感器包括6个微震传感器。
所述安装孔深度不小于8m,
所述微处理器安装位置与所述微震传感器安装位置间距不小于15m。
所述存储器为灾害分析仪,灾害分析仪以内设立有微震信号数据库。
所述井巷震动灾害监测装置还包括视频采集板,所述安装孔孔口处固定有深度计数器,深度计数器螺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末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摄像头伸入所述安装孔以内,所有摄像头还并联连接之后通过视频采集板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所述摄像头分辨率不小于100万像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在井巷以内合适的端面布设微震传感器,能够更为全面地对井巷围岩状态进行监测,通过将所测得的数据信息传递至井巷以外的微处理器进行处理,从而有效防止井巷采掘作业过程中的振动对数据处理结果产生影响,提升了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此外,分别通过微震传感器监测围岩震动,又通过摄像头拍摄到受监测点处的形貌特征,使用户能够直观地获知井巷内部围岩状况,以方便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视频采集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深度计数器,2-调节螺杆,3-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03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脱落眼镜螺丝
- 下一篇:一种LED灯泡散热结构及LED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