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泥压力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5044.7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5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林;刘栋;卞周宏;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城开新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2/76;E04B2/82;E04B1/94;E04B1/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1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压力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泥压力板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隔墙搭建时不平整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设置在结构楼板上的两组水泥压力板以及在两组水泥压力板之间填充的混凝土层,混凝土层顶面设置有从两侧向中间逐渐下降的阶梯槽,涂料饰面层、双层石膏板层、水泥压力双层板、钢丝网抹灰层、中间粘接层以及瓷砖面层分别位于阶梯槽的不同阶梯层上并与所在阶梯层的竖直侧壁抵触,涂料饰面层以及瓷砖面层相互远离的一面与水泥压力板面共面,双层石膏板层与水泥压力双层板层之间间隔留有阶梯槽的最底层阶梯层并形成预埋件空腔室。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利用阶梯槽使各部分结构在安装时位置明确,避免产生偏差最终导致隔墙两侧无法呈竖直平面设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墙装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泥压力板组件。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目前在建筑装修工程施工中,地枕是轻钢龙骨隔墙施工前的必要工序。其传统的施工工艺是放线定位后支模后浇筑混凝土,随之再进行轻钢龙骨隔墙的施工。但是传统的施工工艺在支模板的时由于模板面积较小施工效率低,不利于施工,而且在浇筑完成拆模时还需要耗费人工,且质量不易控制。因此施工工艺急需技术人员创新来节省人力、财力与物力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4266411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水泥压力板组件,具有设置在结构楼板上的水泥压力板,水泥压力板的横截面呈矩形框体结构,在水泥压力板的内部设有第一天地龙骨并填充有混凝土,在水泥压力板的上部由左至右顺次设置有涂料饰面层、双层石膏板层、水泥压力双层板、挂钢丝网抹灰层、中间粘接层和瓷砖面层,双层石膏板层和水泥压力双层板之间构成预埋件空腔室,在预埋件空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二天地龙骨,在预埋件空腔室中设有岩棉填充层和竖直贯穿龙骨,在岩棉填充层和竖直贯穿龙骨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的穿心龙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隔墙的搭建需要保证其墙面的平整,即上述方案中瓷砖面层以及双层石膏板层需要同下方的水泥压力板共面,而在施工过程中需先进行内部结构的设置,而内部结构在水泥压力板内混凝土上的设置位置更多的为依靠施工工人自身的把握,当出现偏差时,将导致最终瓷砖面层以及双层石膏板层无法准确与水泥压力板共面,造成不好的结构,进而使得隔墙的整体搭建存在较大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压板组件,其目的在于能够方便快捷的在混凝土上进行各结构的准确设置,进而提高施工效率与提升成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泥压力板组件,包括设置在结构楼板上的两组水泥压力板以及在两组所述水泥压力板之间填充的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上方依次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水泥压力板的涂料饰面层、双层石膏板层、水泥压力双层板、钢丝网抹灰层、中间粘接层以及瓷砖面层,所述混凝土层顶面设置有从两侧向中间逐渐下降的阶梯槽,所述涂料饰面层、所述双层石膏板层、水泥压力双层板、所述钢丝网抹灰层、所述中间粘接层以及所述瓷砖面层分别位于所述阶梯槽的不同阶梯层上并与所在阶梯层的竖直侧壁抵触,所述涂料饰面层以及所述瓷砖面层相互远离的一面与所述水泥压力板面共面,所述双层石膏板层与所述水泥压力双层板层之间间隔留有所述阶梯槽的最底层阶梯层并形成预埋件空腔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搭建轻钢龙骨隔墙时,组成墙体的各部分结构可对应放置在提前设计好的不同的阶梯槽的阶梯层上,进而得以使各部分结构在安装时位置明确,避免产生偏差最终导致隔墙两侧无法呈竖直平面设置,且利用阶梯槽的安装过程更加快捷方便,节省安装时间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操作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限制,进而降低人力成本。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阶梯槽上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混凝土层养护时成形成所述阶梯槽的成型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成型件使阶梯槽在混凝土上易于制作,避免人工成型,提高隔墙的搭建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成型件为对应所述阶梯槽的弯折金属板,所述弯折金属板的两侧与两组所述水泥压力板共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城开新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城开新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5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型减震消能预应力锚杆结构
- 下一篇:一种门套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