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9150.2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7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中;陈致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模块,包含一壳体、至少一电池堆、一迫紧元件组及一导热元件;电池堆设置于壳体内;迫紧元件组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含第一止挡部与第一插销部,第一插销部与第一止挡部相连接,第一插销部的末端以远离第一止挡部的方向渐缩;第二本体包含第二止挡部与第二插销部,第二插销部与第二止挡部相连接,第二插销部的末端以远离第二止挡部的方向渐缩;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由电池堆的相对两端部可拆卸地插入,使电池堆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迫紧于壳体;导热元件设置于第二表面,使电池堆的第二表面通过导热元件迫紧于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块,尤指是涉及一种以迫紧元件实现将电池热有效传导至壳体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电池模块机构是用来保护电池及走电元件(例如电池管理系统及汇电流排)的功能性结构件,其作用包括防物理破坏、限制移动、绝缘、散热及防水防尘等。
为达成上述防物理破坏、限制移动、绝缘、散热及防水防尘等目的,现有电池模块机构所采用的方式包括:
(i)两贴合面组装的手段:于贴合面设计垂直方向的推紧力,通过螺丝达成;其缺点在于需要有空间来摆放锁点,且若需要水密时必须额外处理;
(ii)固定电池堆的手段:利用螺杆、锁条、收缩带及金属带等;其缺点在于需要有空间来摆放锁点,且若需要水密时必须额外处理,再者,于电池模块外观可见锁螺杆、金属板及收缩带等物件,不仅不美观,而且会导致整体体积庞大;
(iii)电池的散热手段:1.灌流体(空气、水或油)通过流道将热带出壳体,以及,2.电池直接贴合外壳体传导散热;其缺点在于需要足够流道空间及开发成本。
据此,如何能有一种改善现有电池模块的散热设计,实现将电池热有效传导至壳体的『电池模块』,是相关技术领域人士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展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模块,包含:一壳体;至少一电池堆,设置于壳体内;一迫紧元件组,其包括:一第一本体,包含一第一止挡部与一第一插销部,第一插销部与第一止挡部相连接,第一插销部的末端以远离第一止挡部的方向渐缩;一第二本体,包含一第二止挡部与一第二插销部,第二插销部与第二止挡部相连接,第二插销部的末端以远离第二止挡部的方向渐缩;其中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由至少一电池堆的相对两端部可拆卸地插入,使至少一电池堆相对于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迫紧于壳体;以及一导热元件,设置于第二表面,使至少一电池堆的第二表面通过导热元件迫紧于壳体。
该第一插销部由第一直角三角柱所构成,该第一直角三角柱的第一侧面与该第一止挡部连接,且该第二插销部由第二直角三角柱所构成,该第二直角三角柱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二止挡部连接。
该第一直角三角柱的第一底面的直角位于该第一插销部与该第一止挡部相连接的一端,且该第二直角三角柱的第二底面的直角位于该第二插销部与该第二止挡部相连接的一端。
该第一插销部为底面为梯形的一四角柱,该四角柱的第一侧面与该第一止挡部连接,且该第二插销部为底面为梯形的另一四角柱,该另一四角柱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二止挡部连接。
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止挡部分别具有多个螺孔,可将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止挡部螺合固定于至少一电池堆。
该第二止挡部的一形状,以及,该第二止挡部与该第二插销部相连接部位的一形状,二者相同。
该第一插销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至少一电池堆的一长度,且该第二插销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至少一电池堆的该长度。
该迫紧元件组为具有刚性的金属或塑胶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91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