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9245.4 | 申请日: | 201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5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陈伟;张健;孙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兴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89;F28F25/04;F28D9/00;C02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6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蓄冷 空调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包括双工况制冷主机、机载制冷主机、蓄冷水池、板式换热器、第一冷泵、第二冷泵、第三冷泵和空调末端,机载制冷主机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一冷泵和空调末端的入口相连接,双工况制冷主机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三冷泵与蓄冷水池的入口相连接,蓄冷水池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入口相连,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与空调末端的入口相连,空调末端的出口与机载制冷主机的第一入口、双工况制冷主机的第一入口相连接,形成空调系统的循环,双工况制冷主机的第一出口上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与第三冷泵固定,第二支管上固定有第二冷泵,第二冷泵与空调末端的入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方式供冷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水蓄冷空调是指利用低谷电力将冷量储存在蓄冷槽中,在用电高峰时再把冷量释放的 一种技术。随着电力部门峰谷电价的积极实施,水蓄冷作为经济的蓄冷方式,越来越广泛 地被运用,水蓄冷技术也日益成熟。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2630268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间接供冷式水蓄冷空调系统,包括蓄冷用制冷主机、蓄冷水槽、板式换热器、直接供冷用制冷主机、空调末端、蓄冷泵、释冷泵、供冷泵和冷冻水泵,直接供冷用制冷主机的入口与冷冻水泵的出口连接,蓄冷用制冷主机的入口与蓄冷泵的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内设有蓄冷组换热通道与供冷组换热通道,在板式换热器上设有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通过板式换热器的供冷组换热通道连接,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通过板式换热器的蓄冷组换热通道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入口与供冷泵的出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入口与释冷泵的出口连接,直接供冷用制冷主机的出口管路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管路并接后与空调末端的入口管路连接,冷冻水泵的入口管路与供冷泵的入口管路并接后与空调末端的出口管路连接,蓄冷用制冷主机的出口管路与蓄冷水槽的出口管路并接后与释冷泵的入口连接,蓄冷泵的入口管路与蓄冷水槽的入口管路并接后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蓄冷用制冷主机的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电动阀,蓄冷水槽的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电动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入口管路上安装有电动调节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电动阀和出水温度传感器,冷冻水泵的入口管路安装有混合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冻水泵的入口管路设有旁通管与板式换热器上设有的第一出口连接,在旁通管上设有电动阀。
上述中的现有设计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间接供冷式水蓄冷空调系统中蓄冷用制冷主机只能够单一对蓄冷水槽进行蓄冷,当蓄冷水槽进行完全释冷后,释冷只能通过直接供冷用制冷主机进行供冷,很大程度增加了直接供冷用制冷主机的负荷,直接供冷用制冷主机损坏后,将无法供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其具有多种方式供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包括双工况制冷主机、机载制冷主机、蓄冷水池、板式换热器、第一冷泵、第二冷泵、第三冷泵和空调末端,所述机载制冷主机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一冷泵和空调末端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双工况制冷主机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三冷泵与蓄冷水池的入口相连接,蓄冷水池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入口相连,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与空调末端的入口相连,所述空调末端的出口与机载制冷主机的第一入口、双工况制冷主机的第一入口相连接,形成空调系统的循环,所述双工况制冷主机的第一出口上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三冷泵固定,所述第二支管上固定有第二冷泵,所述第二冷泵与空调末端的入口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工况制冷主机既能够对蓄冷水池进行蓄冷,同时能够作用于空调末端直接供冷,多种形式的供冷方式,便于对空调末端进行供冷,降低单一供冷方式的长时间运行,对机器进行保护,同时有效防止在机载制冷主机损坏时,其他方式依然能够供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兴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兴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92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玻璃弧形板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洁净室设备管理信息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