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红外打击及能量循环利用保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61100.8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4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李文君;刘家良;关国强;赖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15/54 | 分类号: | E04H15/54;E04H15/62;E04H15/46;E04H15/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唐善新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打击 能量 循环 利用 护罩 | ||
1.一种抗红外打击及能量循环利用保护罩,包括防水保温层、热超导膜、热电转换系统、电能储备装置、控制模块、粘黏剂层、导线和保护罩骨架;防水保温层通过粘黏剂层与热超导膜连接在一起形成保护罩的罩体;防水保温层在粘黏剂层外层,热超导膜在粘黏剂层内层;罩体通过多根保护罩骨架支撑,形成空腔结构,空腔结构与底部封闭连接,形成密闭体;其特征在于,热超导膜为多个,多个热超导膜均匀布置在粘黏剂层内层,多个热超导膜分别与至少一个热电转换系统的热电转换系统热端连接;热电转换系统冷端与外界环境相连;电能储备装置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热电转换系统连接,其中一端的连接线路上设有控制模块;热电转换系统为TE-Power-Plus轻量化可折叠柔性热电转换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红外打击及能量循环利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体通过多条防风绳和地钉固定;多条防风绳的一端连接在罩体的不同位置上,另一端都连接地钉,地钉固定在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红外打击及能量循环利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罩骨架为4根,防风绳和地钉都选用8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红外打击及能量循环利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个热超导膜为长方形结构;单个热超导膜长度不小于40cm,宽度不小于15cm,厚度不超过200μm,任意相邻两个热超导膜之间距离不超过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红外打击及能量循环利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结构的外形为圆顶形、六角形或屋脊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红外打击及能量循环利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为高性能充放电芯片TLbq2419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红外打击及能量循环利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保温层为250T尼龙PU防水层和绝热橡胶层贴合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红外打击及能量循环利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超导膜沿保护罩顶部到底部纵向均匀单层平铺在防水保温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红外打击及能量循环利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能储备装置采用薄膜锂离子电池、高密度锂聚合物电池、石墨烯电池和固态电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红外打击及能量循环利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罩骨架采用直径3cm可伸缩铝合金管;防风绳直径10mm高强度动力尼龙绳;地钉采用长度40cm高强度螺旋铝合金地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110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树脂粘合剂粘合强度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饲草用种茎冬季储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