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63632.5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4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佟艳群;焦飞宏;蒋俊平;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10 | 分类号: | G02C7/10;G02B1/116;G02B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 代理人: | 杜丹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防蓝光 镜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包括基片、加硬膜和减反射膜层,所述加硬膜包括内侧加硬膜和外侧加硬膜,分别设在基片的内侧或外侧,所述减反射膜层包括内侧减反射膜层和外侧减反射膜层,分别设在内侧加硬膜或外侧加硬膜的表面,所述内侧加硬膜和外侧加硬膜均为有机硅加硬膜,基片透光率较好,有机硅加硬膜能够提升镜片的透光率,采用的减反射膜层结构大大降低了镜片的反射率;防蓝光基片有效阻隔有害的高能量紫外光、紫光和蓝光,对445nm~505nm波段的有益蓝光保持高透射率;采用减反射膜层减少眩光,消除杂散光,八层结构大大降低了镜片的反射率;实现了对蓝光和眩光的防护,生产流程简单,制备流程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
背景技术
有害蓝光会穿过普通镜片对眼睛造成损害,使眼部酸痛干涩,蓝光存在于电脑显示器、手机等数码产品中,对现在人们眼睛的危害极大。眩光是指视野中由于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镜片自身反射的光是造成眩光的原因之一,一副好的眼镜除了要有良好的减反增透性能外,还要顾及到对蓝光的防护,专利号为CN107728239A,专利名称为一种防蓝光防眩光镀膜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中公开了该镜片包括镜片基体,镜片基体的两面均设有加硬层,加硬层的表面设有防蓝光防眩光膜层。但防蓝光防眩光膜层为15层,过多的膜层不仅增加了制备的难度,还使可见光透过率过低,影响了镜片的清晰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实现减反射增透、防蓝光、减少眩光的功能,并解决目前镜片可见光透过率低、防蓝光性能差、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包括基片、加硬膜和减反射膜层,所述加硬膜包括内侧加硬膜和外侧加硬膜,分别设在基片的内侧或外侧,所述减反射膜层包括内侧减反射膜层和外侧减反射膜层,分别设在内侧加硬膜或外侧加硬膜的表面,所述内侧减反射膜层和外侧减反射膜层成分相同,为八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层二氧化锆层,第二层二氧化硅层,第三层二氧化锆层,第四层二氧化硅层,第五层二氧化锆层,第六层二氧化硅层,第七层氧化铟锡层,第八层二氧化硅层。
进一步的,所述内侧加硬膜和外侧加硬膜均为有机硅加硬膜,厚度为1~2μm。
进一步的,第一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6~8nm,第二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35~40nm;第三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18~20nm;第四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30~40nm;第五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85~90nm;第六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0~14nm;第七层氧化铟锡层厚度为6~7nm;第八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70~74nm。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防蓝光基片有效阻隔有害的高能量紫外光、紫光和蓝光,对445nm~505nm波段的有益蓝光保持高透射率;有机硅加硬膜能够提升镜片的透光率,能够提高镜片的抗划伤能力,为镀减反射膜层提供更好的附着力;采用的减反射膜层结构大大降低了镜片的反射率,减少眩光,消除杂散光,八层结构大大降低了镜片的反射率;实现了对蓝光和眩光的防护,生产流程简单,这是由于减反射膜层的膜层较少,所采用材料仅有3种,制备流程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减反射防蓝光镜片的拆解图。
图2为减反射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侧减反射膜层、2-外侧加硬膜、3-基片、4-内侧加硬膜、5-内侧减反射膜层、6-第一层二氧化锆层、7-第二层二氧化硅层、8-第三层二氧化锆层、9-第四层二氧化硅层、10-第五层二氧化锆层、11-第六层二氧化硅层、12-第七层氧化铟锡层、13-第八层二氧化硅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36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器
- 下一篇:一种自带相色的电力户内外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