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的人防地下室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65830.5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1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蒋凯;闫晓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天地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8 | 分类号: | E04H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胡昌国 |
地址: | 215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一等 人员 掩蔽 防毒 通道 合用 人防 地下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的人防地下室,涉及人防工程防毒结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常规固定电站中单独设计防毒通道,结构复杂,增加工程造价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定电站以及一等人员掩蔽所,一等人员掩蔽所包括扩散室、脱衣室、淋浴室以及第一防毒通道,第一防毒通道与固定电站之间连通有第一密闭门,脱衣室与淋浴室之间连通有第四密闭门;第一防毒通道与脱衣室之间连通有第一防火门,第一防毒通道与扩散室之间连通有第一防护密闭门。将固定电站的防毒通道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整合,腾出更多的空间,减少了防护密闭门数量,减少建设单位的土建和安装成本,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减少工程造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工程防毒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的人防地下室。
背景技术
战时供人员掩蔽使用的人防工程称为人员掩蔽所,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等人员掩蔽所以及二等人员掩蔽所。一等人员掩蔽工程是为战时坚持生产和工作的留城人员掩蔽的工程,二等人员掩蔽工程是为战时留城的居民提供掩蔽的工程。
在常规人防设计中,固定电站的设计流线由控制室→防毒通道→固定电站。
常规技术中一等人员掩蔽所的主要出入口也需要设置防毒通道,常规设计中两者不产生关联分开设计,一等人员掩蔽所与固定电站中的防毒通道需要分别单独设计。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常规固定电站中的防毒通道占用了控制室的面积,同时占用了密闭观察窗有效宽度的墙体,此外,常规固定电站中单独设计防毒通道,结构复杂,增加墙体,增加密闭门,同时增加工程造价,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的人防地下室,其具有使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整合、减少工程造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的人防地下室,包括固定电站以及与固定电站平行设置的一等人员掩蔽所,所述一等人员掩蔽所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扩散室、脱衣室、淋浴室以及第一防毒通道,所述第一防毒通道与固定电站之间连通有第一密闭门,所述扩散室、脱衣室、淋浴室位于第一防毒通道远离固定电站的一侧,所述脱衣室与淋浴室之间连通有第四密闭门;所述第一防毒通道与脱衣室之间连通有第一防火门,所述第一防毒通道与扩散室之间连通有第一防护密闭门;所述固定电站下方相邻设置有控制室,所述淋浴室下方相邻设置有检查穿衣室,所述控制室与检查穿衣室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毒通道,所述第一防毒通道与第二防毒通道之间连通有第二密闭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淋浴室与检查穿衣室之间连通有第二防火门,所述检查穿衣室与第二防毒通道之间连通有第三防火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防毒通道远离第二密闭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密闭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室的内壁上设置有观察固定电站内情况的密闭观察窗,所述控制室远离密闭观察窗的一侧设置有甲级防火门;所述控制室旁设置有进风扩散室,所述进风扩散室的一侧设置有防爆波活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电站远离控制室的一侧设置有风道、排风机房、排烟扩散室、竖井以及排风扩散室,所述排烟扩散室与排风扩散室均通过防爆波活门与竖井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将固定电站的防毒通道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整合,设计合理,造价不高,易于实现,腾出更多的空间;优化口部的组合方式,减少了防护密闭门数量,减少建设单位的土建和安装成本,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减少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天地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天地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58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