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便使用的头盔型灵长类动物磁共振实验射频线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1097.8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1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孝通;屈淑娴;全枝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3/34 | 分类号: | G01R33/34;G01R33/28;G01R33/48;A61B5/055 |
代理公司: |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7 | 代理人: | 邵志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便 使用 头盔 灵长类 动物 磁共振 实验 射频 线圈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方便使用的头盔型灵长类动物磁共振实验射频线圈装置,包括:动物固定座,线圈支撑壳,布置于所述线圈支撑壳内的射频接收线圈;所述线圈支撑壳为能够佩戴于被测动物头部的头盔型结构,所述动物固定座上设有一左一右间隔布置、且分别用于抵住被测动物双耳的两根耳棒,所述射频接收线圈包括分别贴靠套设于被测动物双耳外围的左耳部线圈单元和右耳部线圈单元,所述左耳部线圈单元和所述右耳部线圈单元均分别由可拆卸对接的上半圈和下半圈构成。本申请能够大大降低对动物头部磁共振成像实验的操作难度,推动脑科学研究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磁共振成像领域,具体一种方便使用的头盔型灵长类动物磁共振实验射频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真正的无创伤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中。它的基本原理是在主磁场(外磁场)的作用下,某些绕主磁场(外磁场)进动的自旋的质子(包括人体中的氢质子)在短暂的射频电波作用下,进动角增大;当射频电波停止后,那些质子又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同时释放与激励波频率相同的射频信号,发生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便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在主磁场中附加一个脉冲梯度磁场,选择性地激发所需要位置的人体内的原子核,然后接收原子核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最后在计算机中进行傅立叶变换,对这些信号进行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从而建立一幅完整的磁共振图像。
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均匀性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通常的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常采用整体射频线圈来获得最佳激发场均匀性。整体射频线圈是磁共振系统中最大的线圈。但如果同时使用较大的线圈接收,会产生较低的信噪比,这是因为接收线圈和参与成像的信号发生组织距离较远。而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高信噪比是保证高质量图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常采用专用线圈进行射频接收以提高所需探测部分的信噪比。与体线圈相比,表面线圈拥有更高的敏感性。在进行脊柱、眼眶等局部区域成像时,因为表面线圈只检测靠近线圈的很小一部分组织的核磁共振信号,因此相对普通的体线圈,表面线圈具有更好的信噪比。但是表面线圈作为发射线圈时产生的射频强度会随着深度而变化,因而常表现为图像信号的不均匀性。此外,如果使用单个较大的表面线圈对一个较大的区域进行成像,线圈覆盖的所有区域的噪声都将进入线圈,因而信噪比差。使用多通道阵列线圈技术,使得多个独立的小线圈一起覆盖这个区域,这样只有临近线圈的很小区域的噪声才能进入线圈,从而满足在大的成像范围内获取高信噪比图像的要求。同时,多通道阵列线圈技术可以配合并行成像技术用于加速图像采集,改善图像质量。
动物线圈是指在生物学或医学中使用的小动物,如猴子、兔子等进行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目前对于应用在与人类在遗传、生理、神经解剖和行为上都十分相似的猴类动物的脑科学研究的磁共振成像实验,大多开展在小动物专用的磁共振系统上。这样在不同的磁共振系统(小动物专用磁共振系统和人体成像的临床磁共振系统)中获得的数据很难直接进行比较,也即很难实现跨物种研究结果的比较。因此开发可以应用在临床磁共振系统的猴子射频线圈,将为动物研究成果最终向临床转化提供基础。
在进行猴类动物磁共振成像实验时,为减少猴子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活动,猴子的固定显得尤其重要。现有的用于动物成像的线圈(例如商用人体膝盖线圈)均为一体化、不可拆分的结构,这为实验过程中用于猴子头部固定的耳棒的安装带来阻碍,加大实验操作人员的实验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方便使用的头盔型灵长类动物磁共振实验射频线圈装置,其能够大大降低对动物头部磁共振成像实验的操作难度,推动脑科学研究的发展。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便使用的头盔型灵长类动物磁共振实验射频线圈装置,包括:
动物固定座,
线圈支撑壳,以及
布置于所述线圈支撑壳内的射频接收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10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风阀
- 下一篇:一种花生栽种后用的施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