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循环氨水余热制冷的初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1145.3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1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昊阳;李超;张素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10 | 分类号: | F25D3/10;F25D17/02;F25D29/00;F27D9/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循环 氨水 余热 制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循环氨水余热制冷的初冷装置,包括一级循环氨水槽、二级循环氨水槽、循环氨水制冷机组、热氨水泵、阀门A、阀门B、焦油渣泵、乳化液喷洒泵、剩余氨水泵、循环氨水泵和焦油泵。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分级设置循环氨水槽,分流来自初冷器冷凝温度较低的煤气冷凝液,可解决进入制冷机组的循环氨水温度过低的问题,不需要增加制冷机组的换热面积,降低设备投资,运行费用低,减少了焦油在集气管中淤积导致喷淋喷头堵塞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炉煤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循环氨水余热制冷的初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炼焦过程中,从焦炉炭化室经上升管逸出的荒煤气被循环氨水喷洒冷却到80~85℃后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气相进入初冷器继续冷却,液相进入循环氨水槽。荒煤气经过初冷器冷却后,冷凝液最终仍然进入循环氨水槽,而荒煤气进入电捕焦油单元。循环氨水槽中的氨水大部分返回焦炉用于喷洒冷却荒煤气,少部分经过过滤进入蒸氨单元。
气液分离后的氨水虽然与进入初冷器前的荒煤气温度接近,但是与初冷器中的煤气冷凝液以及其他工段的冷凝液混合后,温度降为75-78℃。目前,采用的循环氨水制冷工艺,就是在返回焦炉之前,将氨水送入制冷机组生产低温水,再将氨水返回焦炉对荒煤气进行喷洒降温的工艺。存在着如下缺陷:
1)经过制冷机组余热利用的循环氨水温度一般要降低8-10℃,虽然由于循环氨水喷洒温度的降低增强了对荒煤气的冷却效果,但是也导致了气液分离后循环氨水温度的降低,导致混合冷凝液后循环氨水温度不足70℃,且再经制冷工艺余热利用后,循环氨水返回焦炉喷洒的温度一般不到60℃;
2)由于循环氨水温度偏低(≦60℃),导致制冷机组的效率下降,生产的低温水量难以满足工艺要求,要满足工艺要求就得增加制冷机组的换热面积,设备投资大,运行费用高;
3)由于喷洒用循环氨水温度过低,常常导致荒煤气中的焦油凝结堵塞喷头,甚至在集气管中产生淤积。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循环氨水余热制冷的初冷装置,通过分级设置循环氨水槽,分流来自初冷器冷凝温度较低的煤气冷凝液,可解决进入制冷机组的循环氨水温度过低的问题,不需要增加制冷机组的换热面积,降低设备投资,运行费用低,减少了焦油在集气管中淤积导致喷淋喷头堵塞的几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循环氨水余热制冷的初冷装置,包括一级循环氨水槽、二级循环氨水槽、循环氨水制冷机组、热氨水泵、阀门A、阀门B、焦油渣泵、乳化液喷洒泵、剩余氨水泵、循环氨水泵和焦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循环氨水槽设有来自焦油渣槽的循环氨水入口;所述循环氨水泵入口分两路,一路连接阀门A后与一级循环氨水槽连接、另一路连接阀门B后与二级循环氨水槽连接,出口与焦炉系统连接;所述热氨水泵入口连接一级循环氨水槽,出口连接循环氨水制冷机组后与二级循环氨水槽连接;所述焦油泵入口分两路,一路与一级循环氨水槽连接、另一路与二级循环氨水槽连接;所述焦油渣泵入口分两路,一路与一级循环氨水槽连接、另一路与二级循环氨水槽连接,出口与焦油渣槽连接;
所述二级循环氨水槽设有来自焦油渣槽的循环氨水入口、来自二级焦油渣槽的循环氨水入口、来自冷凝液槽的冷凝液入口和外来废水入口;所述乳化液喷洒泵入口与二级循环氨水槽连接,出口与初冷器连接;所述剩余氨水泵入口与二级循环氨水槽连接。
工作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一级循环氨水槽只接收来自焦油渣槽排出的循环氨水,一级循环氨水槽中的循环氨水经过热氨水泵进入循环氨水制冷机组余热利用后,进入二级循环氨水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1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