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塑料颗粒上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1973.7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2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项米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雷奥洁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1/02 | 分类号: | B29C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效果 塑料颗粒 上料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塑料颗粒上料机,包括上料筒、电机箱、下料套和布套,所述上料筒内轴承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外围焊设有螺旋盘,所述上料筒顶部一端焊设有下料套,所述下料套与上料筒贯穿连接,所述下料套内壁胶设有减震橡胶垫,所述下料套底部套设有布套,所述布套内顶部扣设有插块,所述下料套外围分布焊设有与插块对应的卡块,所述卡块顶部插设有插栓,所述插栓顶部套设有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两端分焊设于卡块和插栓上。实现对颗粒料的缓冲,大大降低下料套出料时产生的震感,有效避免出料时塑料颗粒产生四溅的现象;能保证颗粒料的稳定排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塑料颗粒上料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螺旋式上料机在对塑料颗粒进行上料时,其排料端没有良好的减震措施,使得塑料颗粒易与排料端产生震动碰撞,排出的颗粒料易产生四溅,影响对塑料加工设备的投料工作,且面对出料端与设备的进料距离较高度间距较远时,没有良好的引料部件。
专利号CN201920489379.5公布了一种塑料颗粒上料机,气动敲击器靠近上料筒的出料口一端。该塑料颗粒上料机具有设计合理、安装方便、斜度可调整的优点;使用该塑料颗粒上料机进行塑料颗粒原料上料,可提高设备安装效率,另外,在上料过程中,可通过敲击而有效的避免上料筒堵塞的优点。
该塑料颗粒上料机存在以下弊端:1、该申请对塑料颗粒进行上料时,其排料端没有良好的减震措施,使得塑料颗粒易与排料端产生震动碰撞,排出的颗粒料易产生四溅,影响对塑料加工设备的投料工作;2、面对出料端与设备的进料距离较高度间距较远时,没有良好的引料部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塑料颗粒上料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塑料颗粒上料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塑料颗粒上料机,包括上料筒、电机箱、下料套和布套,所述上料筒内轴承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外围焊设有螺旋盘,所述上料筒顶部一端焊设有下料套,所述下料套与上料筒贯穿连接,所述下料套内壁胶设有减震橡胶垫,所述下料套底部套设有布套,所述布套内顶部扣设有插块,所述下料套外围分布焊设有与插块对应的卡块,所述卡块顶部插设有插栓,所述插栓顶部套设有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两端分焊设于卡块和插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筒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转杆一端焊设有齿轴,所述齿轴位于电机箱内,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同步带与齿轴套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块上开设有与插栓对应的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插栓顶部焊设有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布套为尼龙材料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开启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转杆的齿轴转动,使得转杆上的螺旋盘随之转动,人员将待上料的塑料颗粒投放至上料筒的底端,使得螺旋盘逐步将塑料颗粒转动传送至上料筒顶部,且由下料套落至需要加工塑料颗粒设备的进料端,通过减震橡胶垫的设置,塑料颗粒在出料时会与下料套内壁产生碰撞,减震橡胶垫能够降低颗粒与下料套内壁的撞击,实现对颗粒料的缓冲,大大降低下料套出料时产生的震感,有效避免出料时塑料颗粒产生四溅的现象;
2.加工塑料设备进料口与下料套间距较远时,人员可对下料套上套设布套,可实现对塑料颗粒进行引流工作,通过下料套外围布设的卡块,人员可将布套上的插块插入卡块内,并通过插栓对插块的插孔进行插设,可由此保证布套套设的稳定性,人员可根据排料高度的需求将插块插设于不同高度的插孔上,实现对布套的使用高度进行调节,有效提高上料的便捷性,降低震感四溅的同时,能保证颗粒料的稳定排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雷奥洁具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雷奥洁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19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