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场地环境调查监测井洗井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8179.5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13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顾峥;李松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济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008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场地 环境 调查 监测 井洗井 过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场地环境调查监测井洗井过滤装置,属于环境调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抽水软管、抽水泵、连接软管、过滤装置、固相收集罐、出水软管、液相收集罐和运输车;抽水软管插入监测井并连接抽水泵;抽水泵通过连接软管连接过滤装置的,过滤装置通过出水软管接入液相收集罐;过滤装置下方安装有固相收集罐。解决了传统洗井方式费时费力的缺点;抽水、过滤和收集各部分衔接紧密,安装有安全止回阀,解决了传统洗井方式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缺点;过滤装置可以更换合适的滤料,出水可达标排放,解决了洗井地下水处理的难题;本实用新型可适应大部分污染场地,实现快速洗井,可移动,安装简单,省力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场地环境调查监测井洗井过滤装置,属于环境调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行污染地块场地环境调查时,需要查清场地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地下水取样前,先需进行地下水的监测井洗井作业。目前主要采用贝勒管提水和蠕动泵抽水两种洗井方式,贝勒管提水洗井难以将井底泥浆清洗干净,洗净效率低下,洗井效果不理想,且提水过程中容易将地下水中污染物扩散至地表,造成二次污染;一般的蠕动泵抽水洗井效率低下,可能造成交叉污染。当前,无论是贝勒管提水洗井还是蠕动泵洗井都需将抽出来的井水转移至临时收集装置,转移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物洒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现有技术中洗井时无法准确得知抽出的水量,收集的污水含有泥砂等固态物质,可能含有污染物,因此不能随意处置,还需进行后期处理,如固液分离和去除污染物后才可排放,后续处理过程较为麻烦,资金耗费难以掌控,处理过程是否得到落实难以确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洗井作业中产生二次污染和交叉污染,收集的污水含有污染物,后续处理过程较为麻烦,处理过程落实难以确认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场地环境调查监测井洗井过滤装置,包括抽水软管、抽水泵、连接软管、过滤装置、固相收集罐、出水软管、液相收集罐和运输车;所述运输车上设有抽水软管、抽水泵、连接软管、过滤装置、固相收集罐和出水软管;所述抽水软管一端插入监测井,另一端连接抽水泵;抽水泵通过连接软管连接过滤装置的一端,过滤装置的另一端通过出水软管接入液相收集罐;所述过滤装置下方设有固相收集罐。
优选地,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前变径直接、安全止回阀、手控阀、排污口、透明U型管、过滤管段和后变径直接;所述前变径直接、透明U型管、过滤管段和后变径直接设为两端开口的管道状;所述前变径直接、透明U型管、过滤管段和后变径直接依次顺序连接;所述前变径直接和透明U型管之间设有安全止回阀;安全止回阀和透明U型管之间设有手控阀;所述透明U型管中段底部向下方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下方设有固相收集罐。
优选地,所述安全止回阀连接的两端各设有安装法兰。
优选地,所述过滤管段连接的两端各设有安装法兰,一端与后续管道法兰连接,另一端与透明U型管法兰连接。
优选地,所述透明U型管的排污口设有安装密封螺纹管帽用的螺纹。
优选地,所述过滤管段两端开口之间设有开有多孔的PVC板,PVC板之间设有数层独立的不同材质的滤料。
优选地,所述运输车上设有固定过滤装置和抽水泵的固定防雨支架和固定支架。
优选地,所述运输车设为轮式人力运输车或者履带式自行平板运输车。
优选地,所述液相收集罐的罐体为透明材质,罐体上设有容积刻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场地环境调查监测井洗井,组装后,只需工作人员控制阀门与电源,抽水与过滤自动进行,解决了传统洗井方式耗费人工,费时费力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济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济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81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