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景观预制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2153.8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52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任华春;朱炎峰;孙一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E02D5/48;E02D5/52;E02D27/5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陈骏键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景观 预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生态景观预制桩结构,包括桩身主体、设置在所述桩身主体的下端的桩尖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桩身主体的上端的桩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主体位于泥面线以上的部分采用柱式结构,且该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景观造型。本实用新型的桩身主体位于泥面线以上的部分(水位变动区)采用柱式结构并在其外周面形成景观造型,使得具备生态景观效果,景观造型及其间缝隙方便微生物附着及水生动物栖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桩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景观预制桩结构。
背景技术
河岸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区域,是水、陆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人类在寻求发展过程中,为了应对洪、涝、旱等灾害,采取了不少整治措施,河岸硬化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人口密集、城市化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安全要求高、用地紧张等因素造成河岸硬化现象格外突出。
目前,国家发展遭遇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发展刻不容缓。水作为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整个生态系统平衡。水生态修复涵盖面广,其中改进河岸防护工法、恢复水陆交换通道是常用手段。全国各大城市寸土寸金,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城市化建设发展,不少河道现状多采用浆砌石、钢筋砼等硬质不通透护岸结构。
近几年,全国各地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中小河道生态化治理,生态护岸技术快速发展,其中仿木桩因其耐久性、生态景观效果得到广泛应用,一般工程中采用桩基础+导梁+仿木桩或密排仿木桩结构,其中密排仿木桩结构适用于无施工开挖面或不具备断流施工条件的河岸,具备一定优越性,但在施工过程中桩位不易控制,导致外观效果差,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影响了其推广应用。
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易于控制桩位、外观效果佳的生态景观预制桩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生态景观预制桩结构,包括桩身主体、设置在所述桩身主体的下端的桩尖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桩身主体的上端的桩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主体位于泥面线以上的部分采用柱式结构,且该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景观造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桩身主体、桩尖部以及桩头部采用工厂模板整体预制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桩身主体位于泥面线以下的部分采用方桩或板桩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景观造型为仿木纹理造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桩头部呈棱台状结构,其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缩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桩身主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沿轴向延伸的凸形榫头,所述凸形榫头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桩身主体的上端,其下端延伸至接近所述桩尖部,在所述桩身主体与所述凸形榫头相对应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沿轴向延伸且与所述凸形榫头相配合拼接的凹形槽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桩头部的高度为0.15m~0.3m。
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桩身主体位于泥面线以上的部分(水位变动区)采用柱式结构并在其外周面形成景观造型,使得具备生态景观效果,景观造型及其间缝隙方便微生物附着及水生动物栖息;
2.本实用新型采用工厂化预制,质量有保证,运输、吊装方便;
3.本实用新型施工工艺常规、便捷,施工质量可控,外观效果有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21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