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竖流沉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2977.5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1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霞;刘国栋;李想坤;包冬飞;陈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郑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马鹏鹞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竖流沉淀器,包括竖流沉淀池和反应器,所述的反应器包括左右对称的反应池组甲和反应池组乙,每个反应池组均包括三个反应池,所述的竖流沉淀池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的第一沉淀池与反应池组甲的侧面固定并连通,所述的第二沉淀池与反应池组乙的侧面固定并连通,每个反应池组均设有三个独立且对应连通的反应池,能够根据污水的污染等级进行相应的分级反应处理,提高污水处理质量以及效率,同时每个沉淀池上均设有帽状的分流板,污水进入分流筒及分流板后形成向四周发散的水流,使水流减速并发散进入沉淀池,能够避免水流过大搅浑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污泥,避免影响污水处理质量以及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竖流沉淀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废水的超标排放导致的大面积大容量水污染现象已造成了饮水困难,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国家和政府在各个领域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在严格规定污水排放标准和不同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标准的同时,新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污水处理厂,并引进新技术和设备等,以获取更高质量的处理水,以供循环使用或补充水源;污水处理过程中,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其中沉淀池是利用沉淀原理处理污水的一种重要构筑物,随着国家整改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沉淀池在污水治理中所起的作用也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造,以使其在污水治理中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的沉淀池所占用的面积大,污泥沉积速度慢,影响沉淀效果,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混合液反应不充分,絮凝效果差,上清液与悬浮物不容易分离流出,集泥区排放污泥不彻底等,因此,现在亟需对现有的沉淀池进行必要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竖流沉淀器。
具体内容如下:竖流沉淀器,包括竖流沉淀池和反应器,其特征是:
所述的反应器包括左右对称的反应池组甲和反应池组乙,所述的反应池组甲包括依次紧密等高相连且独立密封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所述的第一反应池与第三反应池通过上部水平的导流管甲连通,第三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之间设有连通的导流孔甲,导流管甲和导流孔甲等高,在第一反应池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一进水管,所述的反应池组乙包括依次紧密等高相连且独立密封的第四反应池、第五反应池和第六反应池,所述的第四反应池与第六反应池通过上部水平的导流管乙连通,第六反应池与第五反应池之间设有连通的导流孔乙,导流管乙和导流孔乙等高,在第四反应池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二进水管;
所述的竖流沉淀池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的第一沉淀池与反应池组甲的侧面固定,且反应池组甲的上边沿高于第一沉淀池的上边沿,在第一沉淀池的中心设有竖直向下伸入其内部的第一分流筒,第一分流筒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第一支撑架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沉淀池的上端面上,第一分流筒的上部设有与第二反应池连通的第一引流管,所述的第一分流筒的下端为向下逐渐扩张的喇叭状,且第一分流筒的下端固定有帽状的第一分流板,该第一分流板位于第一分流筒下端口的正下方,且第一分流板通过沿圆周均布的若干根第一吊杆固定在第一分流筒上,在第一沉淀池的下部设有第一污泥积淀池,第一污泥积淀池的底部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排污管,在第一沉淀池的上边沿设有一周连续并封闭的第一水槽,第一水槽的内侧设有低于第一沉淀池上边沿的第一堰板,在第一水槽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郑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郑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29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