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检测腔内液体的冷冻消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3436.4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4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刁月鹏;赵奎文;陈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02 | 分类号: | A61B1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2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液体 冷冻 消融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检测腔内液体的冷冻消融系统,由冷冻消融设备和冷冻消融导管组成,冷冻消融设备包括人机交互模块、控制模块、气路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气路模块电连接,冷冻消融导管包括导管细长轴,在导管细长轴的近端设置的导管手柄,在导管细长轴的远端设置的冷冻单元,在导管细长轴内设置的进气管和回气管,所述冷冻单元包括冷冻囊体和保护囊体,进气管和回气管与冷冻囊体的内腔流体连通,在导管细长轴内还设置有热电偶,热电偶与控制模块电线连接,热电偶包括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正极导线的远端与负极导线的远端均被设置在保护囊体内,正极导线的远端与负极导线的远端连接,在热电偶上连接有安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介入式导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检测腔内液体的冷冻消融系统。
背景技术
冷冻消融是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热量,使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遭到破坏,从而减除心律失常的风险。冷冻消融中所使用的导管都需要进入人体内部,深入病灶部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人体内的血液意外进入导管内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使用液体感知类装置来进行检测并提示,从而使患者远离这种风险。
大部分液体感知装置都是使用光电元件进行检测。光电传感器是将发射器和接收器面对面地安装在一段透明导管的两侧。当无阻拦时,发射器的光源通过透明导管照射在接收器上,接收器接收到光后,判定通畅无异物。当液体意外浸入时,发射器的光源被部分或全部阻拦,接收器接收到部分光或者无法接收到光,即判定有异物,也即有意外液体侵入。由于光电传感器需要在导管内设置发射器和接收器,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导管外径尺寸,进而存在无法适应部分血管的问题。此外,传感器需要供电线路及信号线路,需要在导管内至少设置四根线,在导管的狭窄空间内加入四根线极有可能影响其性能。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能够检测腔内液体的安全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不会增大导管尺寸。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设计一种新型的可检测腔内液体的冷冻消融系统,该冷冻消融系统通过设置简单的安全装置来实现腔内液体的检测。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检测腔内液体的冷冻消融系统,由冷冻消融设备和冷冻消融导管组成,所述冷冻消融设备包括人机交互模块、控制模块、气路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气路模块电连接,所述冷冻消融导管包括导管细长轴,在所述导管细长轴的近端设置的导管手柄、在所述导管细长轴的远端设置的冷冻单元、在所述导管细长轴内设置的进气管和回气管,所述冷冻单元包括冷冻囊体和保护囊体,所述保护囊体包裹所述冷冻囊体,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回气管与所述冷冻囊体的内腔流体连通,在所述导管细长轴内还设置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与所述控制模块电线连接,所述热电偶包括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所述正极导线的远端与所述负极导线的远端均被设置在所述保护囊体内,所述正极导线的远端与所述负极导线的远端连接,在所述热电偶上设置有安全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装置由正极附属导线和负极附属导线组成,所述正极附属导线的近端与所述正极导线电连接,所述正极附属导线的远端被设置在所述保护囊体内,所述负极附属导线的近端与所述负极导线电连接,所述负极附属导线的远端被设置在所述保护囊体内,所述正极附属导线的远端与所述负极附属导线的远端不直接接触,即所述正极附属导线的远端与所述负极附属导线的远端间隔一段距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冷冻消融设备上设置有导管连接端,所述导管连接端的一端与所述气路模块固定连接,所述导管连接端的另一端通过柔性连接管与所述导管手柄连接,所述进气管、所述回气管、所述正极导线、所述负极导线、所述正极附属导线和所述负极附属导线穿过所述柔性连接管的管腔以及所述导管连接端与所述冷冻消融设备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连接端与所述气路模块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康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34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