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锁的锁舌系统以及安全智能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3961.6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3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钟富群;程富超;何松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申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3/14 | 分类号: | E05B63/14;E05B47/00;E05B15/10;E05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锁 系统 以及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的锁舌系统以及安全智能门锁,其中智能门锁的锁舌系统包括主锁舌机构、锁舌联动机构以及副锁舌机构;主锁舌机构包括主锁舌以及锁舌驱动组件;锁舌联动机构包括单斜面锁舌、联动杆以及第一导向块;副锁舌机构包括斜面副锁舌、副锁舌杆、第二导向块、推杆以及第二弹性件。本实用新型的副锁舌为斜面副锁舌,能够在副锁舌杆上摆动,斜面副锁舌的锁死部通过推杆的横向移动位置实现锁死和解锁,推杆在联动杆的锥形体部和杠杆驱动端共同作用下实现移动控制,杠杆受到主锁舌的控制,因此主锁舌和副锁舌机构之间通过联动机构实现了联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具体涉及到一种智能门锁的锁舌系统以及安全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是通过电动机配合驱动机构驱动主锁舌实现智能化的门锁控制。智能门锁也需要在门框上安装锁槽,主锁舌伸入锁槽内即可以实现上锁,主锁舌从锁槽内退出后实现解锁,便于开门。
主锁舌的伸出和回退动作是根据门的开关状态进行的;并且智能门锁一般配置有副锁舌,通过检测副锁舌的位置来判断门是否打开或者关闭,进而判断主锁舌下一步的工作状态。
例如,本申请人申请了一种双电机锁体机构以及智能锁,副锁舌配置有导向板,导向板的内部具有导向槽,副锁舌的中端设置在导向槽内。副锁舌配置有位置检测传感器;锁盒内设置有一个线路板。
从上述专利可以看出,智能锁是通过副锁舌检测门的状态。例如,副锁舌回退后,其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将会认定副锁舌被压迫,说明正在关门,当门被关上后,副锁舌又伸出到副锁舌的副锁槽中,系统将会得知门已经完全关闭了,此时将可以伸出主锁舌,实现关门。
现有技术中,副锁舌常见的有单斜面固定副锁舌、双斜面副锁舌和单斜面活动副锁舌。单斜面固定副锁舌的副锁舌与副锁舌杆之间不能够摆动,是固定连接,单斜面活动副锁舌的副锁舌与副锁舌杆之间可以能够摆动,是活动连接。双斜面副锁舌一般为固定连接。因此现有技术中副锁舌主要有单斜面和双斜面两种方式,固定和活动连接两种装配方式。
当采用双斜面副锁舌和活动副锁舌时,容易在用力关门时门体出现反弹,使得副锁舌不能够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究其原因在于,双斜面副锁舌和活动锁舌在关门后进入副锁舌槽内后,稍微用力就可以推开门。例如采用双斜面副锁舌时,其副锁舌槽也为具有弧度的锁舌槽,其向外滑动时也是很容易的。当采用活动副锁舌时,向外推门时活动副锁舌部分发生摆动,形成一个斜面,形成实际上的双面副锁舌,因此稍微用力或者在反弹作用力下也是容易退出副锁舌槽中,使得门不会被关闭,主锁舌不能够得到信号进而伸出上锁。
因此,在关门时,由于人们关门时往往比较用力,使得门与门框接触后瞬间反弹,副锁舌受到大力关门时向门外的反作用力,加上副锁舌为圆锥体形,能够正向或者反向自由进出副锁舌槽内,当副锁舌受到向外的反作用力时,由于副锁舌的圆锥体形形状或者双斜面形状,不会阻挡副锁舌回退,进而不能够阻止门打开。因此,副锁舌不能够稳定顺畅的进入到副锁舌槽内,进而使得系统不能够检测到关门状态,门不能够完成主锁舌上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副锁舌的前端替换成单斜面固定副锁舌,但是必须要配置把手控制副锁舌的回退。由于单斜面副锁舌进入副锁舌槽后受到平面部分的阻挡,用力推门也无法使单斜面固定副锁舌从副锁舌槽内退出;再通过把手来回退单斜面固定副锁舌,这样可以开门。
若采用活动副锁舌或者双斜面副锁舌,其进入副锁舌槽后,推门或者反弹力作用时副锁舌会从副锁舌槽中退出,使得副锁舌未准确就位,系统无法驱动主锁舌伸出,导致无法上锁。
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驱动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又叫灵敏开关。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按销、按钮、杠杆、滚轮等)将力作用于动作簧片上,当动作簧片位移到临界点时产生瞬时动作,使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与定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申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申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39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