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4825.9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3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吴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炜军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H02J7/35;F24S30/4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4300 广东省梅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车 太阳能 发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通过底板、外壳、感应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之间的配合,能够在外部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对电动车进行太阳能充电,且充电机构不会一直暴露在外,可收入电动车内部,减少充电机构受到破坏的几率,使用连杆机构也使被收入电动车内部的充电机构更为紧凑,减少了需要占用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交通工具采用的不可再生能源如汽油、柴油等所带来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为了缓解环境的污染,可再生能源已经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其中太阳能发电具有无污染、零空气废气排放、可持续发展等优点,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由于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出行距离越来越远,作为代步工具,自行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油荒,燃油费用激增,使很多摩托车用户也开始改用电动车;电动车正以其高效,快捷,环保和兼顾民生等特性成为21世纪最具中国特色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但是,电动车在其使用上的缺陷也逐步显露出来:使用后必须经常充电以保证其足够的电量,对于住在高层的用户充电显得尤为不便,在室外充电还要考虑充电安全事宜,针对此种情况,太阳能电动车应运而生,但现有的太阳能电动车的发电装置暴露在外,很容易遭到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在电动车座位下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外壳、感应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所述底板上形成有一组底板凸台,所述底板凸台上通过销轴可转动地连接有一所述外壳,所述外壳述为一弧形钢板,所述外壳沿竖直方向的上端外侧安装有一所述感应太阳能电池,所述感应太阳能电池电连接外部控制器,所述外壳沿竖直方向的上端内侧形成有一组第一外壳凸台,所述第一外壳凸台上通过销轴可转动地连接有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外部控制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电动车电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远离所述第一外壳凸台的一侧下端形成有一组电池板凸台,所述第一连杆通过螺栓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电池板凸台上,所述第二连杆通过螺栓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连杆上远离所述电池板凸台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外壳沿竖直方向的下端内侧形成有一组第二外壳凸台,所述第二外壳凸台上通过螺栓可转动地连接有一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上远离所述第二外壳凸台的一端通过螺栓可转动地连接有一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远离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电动车电源、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均电连接外部控制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太阳能电池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壳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键槽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四连杆通过键槽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均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均安装有一层防水透光玻璃。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外壳、感应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之间的配合,能够在外部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对电动车进行太阳能充电,且充电机构不会一直暴露在外,可收入电动车内部,减少充电机构受到破坏的几率,使用连杆机构也使被收入电动车内部的充电机构更为紧凑,减少了需要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电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炜军,未经吴炜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48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