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融合式冷缩中间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9134.8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9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佘晓峰;胡克勍;刘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矽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4 | 分类号: | H02G15/184;C09J183/04;C09J1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冷缩 中间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融合式冷缩中间接头,涉及电缆附件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电缆和冷缩接头,主绝缘层由交联聚乙烯材料制成,冷缩接头由硅橡胶材料制成,在主绝缘层和冷缩接头之间设有自制胶黏层,胶黏层于主绝缘层和冷缩接头的内壁上复合,使得主绝缘层和冷缩接头形成一体融合式界面。技术效果是,胶黏层将交联聚乙烯材料和硅橡胶材料利用化学的方式将两者融合成一体结构,从根本上消除气隙的存在和产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耐电压性能,避免空气放电;由于胶黏层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修补能力,可以消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缺陷,修补在施工时对主绝缘产生的刀痕、凹坑,避免微小气隙和尖端的产生,又能防止水气从线芯及外部沿压紧界面渗透,导致的击穿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融合式冷缩中间接头。
背景技术
电缆中间接头作为电缆对接时的重要环节,任何安装时造成的缺陷都会产生局部放电,导致绝缘劣化甚至击穿。
每年都会发生很多电缆附件击穿事故,95%以上都是安装人员在安装时的质量不达标造成的,比如压接管尖角未打磨:接头安装中,电缆导体线芯压接部位表面未处理光滑,会存在金属毛、尖端、棱角。电缆运行时,这些不规则部位由于电场集中而产生尖端放电。制作过程中,电缆导体线芯压接部位不进行打磨处理,将压接面刻意留出棱角。
比如主绝缘纵向划痕:在剥离外半导电层时,常会因为用刀过深而在主绝缘表面留下潜在的气隙,因为绝缘上留下的刀痕在微观上有很大的间隙,会在绝缘中发生空隙放电,形成电树枝将绝缘击穿。
现有的主绝缘和冷缩接头之间都会涂覆有一层硅脂,填补气隙。比如,瓦克硅脂,瓦克硅脂电绝缘性好,介电强度高,电容率高,介电常数小,不会固化。但是时间久了之后,硅脂会被吸收,转化为剩余的白炭黑粉末,主绝缘和冷缩接头之间相抵接的界面本质上是相互抵接的空气压紧界面,硅脂被吸收后又会留出气隙,水气从线芯及外部沿压紧界面渗透,导致主绝缘被击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融合式冷缩中间接头,其具有产品与电缆附件的界面完美复合,改变了原来的界面特性,不仅大幅度提高界面的耐雷电冲击强度,同时具有不易产生气隙、尖端,避免局部放电以及防止水气从两端及线芯处渗透至压紧界面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融合式冷缩中间接头,包括两根电缆,任一电缆包括依次设置的外护套、钢铠、内护套、铜屏蔽层、半导电层、主绝缘层、线芯,任一电缆均由端部的外层逐渐向内层剥离形成逐级分层露出结构,在线芯的露出部分设有导电连接两根电缆的导体连接管;
还包括冷缩接头,冷缩接头收缩包覆在逐级分层露出结构的半导电层、主绝缘层、导体连接管的外侧,并在冷缩接头的外侧设有针对外护套、钢铠、内护套、铜屏蔽层自内向外逐级分层恢复结构;
所述的主绝缘层由交联聚乙烯材料制成,冷缩接头由硅橡胶材料制成,在主绝缘层和冷缩接头之间设有自制胶黏层,胶黏层于主绝缘层和冷缩接头的内壁上复合,使得主绝缘层和冷缩接头形成一体融合式界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自制胶黏层,胶黏层改变原有的涂覆硅脂连接,从原有的压紧式抵接,改为相互通过胶黏层渗透至主绝缘层和冷缩接头的连接,胶黏层将交联聚乙烯材料和硅橡胶材料利用化学的方式将两者融合成一体结构,从根本上消除气隙的存在和产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耐电压性能,避免气隙放电;由于胶黏层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修补能力,可以消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缺陷,胶黏层在固化后具有一定的厚度,并利用该厚度,修补在施工时对主绝缘产生的刀痕、凹坑,避免微小气隙和尖端的产生,又能防止水气从线芯及外部沿压紧界面渗透,导致的击穿事故。
进一步设置:所述冷缩接头包括套管状的硅橡胶本体,硅橡胶本体的外侧设有外半导电屏蔽层,硅橡胶本体的内侧的中部设有导电管、内侧的两轴端处设有应力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矽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矽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91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在线切割热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铜护套复合耐火绝缘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