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的负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93789.2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9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席晓飞;曾庆传;冯勇;孟文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市优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杨敬 |
地址: | 232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负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锂电池的负极结构,其中包括集流体、石墨烯层、纳米碳硅颗粒层、硅粉层、微孔陶瓷隔热涂层、氧化物颗粒层以及聚烯烃系多孔层。集流体包括第一铜层、第二铜层以及镍层。本实用新型设有硅粉层,使得锂电池负极在反复脱嵌过程中,其负极活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的膨胀得到限制和缓冲,减少负极活性材料的粉化脱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设有微孔陶瓷隔热涂层,使得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大多由微孔陶瓷隔热涂层吸收。成本低、便于生产、实用性强,能广泛应用于多种电池负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使得锂电池的输出电压降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的负极结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阳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因此在移动电话、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现今的电动车均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电动交通以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锂电池的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锂电池的输出电压等于其正极电压和负极电压的差值,所以锂电池负极的脱嵌锂电压决定了电池的输出电压,负极工作电压越低,电池的工作电压就越高。锂电池在使用时会放热,这会导致锂电池内部温度升高,进而使得锂电池正负极电压差降低,从而使得锂电池的输出电压降低。
现针对上述情况,设计一种锂电池的负极结构,使得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负极电压受温度影响变化程度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的负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使得锂电池的输出电压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锂电池的负极结构,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内设有石墨烯层,所述石墨烯层内设有纳米碳硅颗粒层,所述纳米碳硅颗粒层和石墨稀层之间设有硅粉层。
所述集流体包括第一铜层、第二铜层以及位于第一铜层和第二铜层之间的镍层,所述第一铜层包覆于镍层的一侧及周沿,第二铜层包覆于镍层的另一侧。
一个所述纳米硅碳颗粒层内设有与之贴合的微孔陶瓷隔热涂层,另一个所述纳米硅碳颗粒层内设有与之贴合的氧化物颗粒层。
所述氧化物颗粒层和微孔陶瓷隔热涂层之间设有聚烯烃系多孔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有硅粉层,使得锂电池负极在反复脱嵌过程中,其负极活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的膨胀得到限制和缓冲,减少负极活性材料的粉化脱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设有微孔陶瓷隔热涂层,使得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大多由微孔陶瓷隔热涂层吸收。
3、本实用新型成本低、便于生产、实用性强,能广泛应用于多种电池负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流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市优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淮南市优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937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体解剖学标本存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复合石材高强度底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