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体式防空气皮条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94435.X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8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殷德坤;金小洁;陆容祥;陈永林;单国法;石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宁县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36 | 分类号: | A61M5/36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24400 江苏省盐城市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体 空气 皮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体式防空气皮条。本实用新型结构是长导管上设置控速阀且末端延续为接口,塑料针通过导管连接上囊腔,上囊腔内放置一空心球,该空心球位于上囊腔下端开口上,上囊腔连通下囊腔,下囊腔连通长导管。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输液皮条不能回避气体进入血管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遇到输液袋内液体全部输注结束时,空心球与橡胶垫密闭贴合连接,防止下囊腔内液体继续进入人体,也防止输液袋内气体继续通过皮条输入人体,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极大的方便医生的操作治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球体式防空气皮条。
背景技术
目前情况下,由于医务人员严重短缺,一位医生需要管理十多个病人,所以在输液时不能时时刻刻关注到所有病人情况,会出现输液结束,皮条内液体输空,随后气体进入血管的风险。临床研究,大于50ml气体进入血管,就有发生肺栓塞导致病人死亡的风险。特别是大出血休克病人抢救,为了快速扩充血管内液体血液容量,对血袋和液体袋采取加压快速补液,一不留神输液结束即可能发生输液袋内残留气体被大量挤压进入血管,给患者造成严重生命风险。
在本实用发明之前,现有的输液皮条不能回避气体进入血管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或者看护家属及时处理,而医务人员短缺及看护家属的不专业,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输液结束气体带入人体的情况,给病人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球体式防空气皮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球体式防空气皮条,长导管上设置控速阀且末端延续为接口,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塑料针通过导管连接上囊腔,上囊腔内放置一空心球,该空心球位于上囊腔下端开口上,上囊腔连通下囊腔,下囊腔连通长导管。
所述空心球位于上囊腔下端开口上。
所述上囊腔底部开口处设置有一圈橡胶垫,与空心球对应。
所述下囊腔左上部设置有加水口,加水口以橡胶密封。
所述长导管中部设置有控速阀,长导管上端连接下囊腔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上囊腔底部开口处设置有一圈橡胶垫,橡胶垫上活动连接空心球,空心球在水中具有浮力,当液体充满长导管、下囊腔、上囊腔时,空心球浮起,从塑料针导入的输液液体可以持续依次通过上囊腔、下囊腔、长导管进入人体。当输液袋内液体全部输注结束,空心球与橡胶垫密闭贴合连接,防止下囊腔内液体继续进入人体,也防止输液袋内气体继续通过皮条输入人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极大的方便医生的操作治疗,有效避免输液结束时气体输入血管带来的巨大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塑料针1、上囊腔2、空心球3、橡胶垫4、加水口5、下囊腔6、长导管7、控速阀8、接口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塑料针1、上囊腔2、空心球3、橡胶垫4、加水口5、下囊腔6、长导管7、控速阀8、接口9。
主要由上囊腔2、空心球3和橡胶垫4连接而成。
其结构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宁县人民医院,未经阜宁县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944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锯床的升降控制系统
- 下一篇: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