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晴雨棚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97059.X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0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高英哲;高雅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英哲;高雅亭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王显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嘉义***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棚 改良 结构 | ||
一种晴雨棚改良结构,包括有一内组体及至少一延展组体及一外组体,该内组体一侧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内组凸部及至少一第二内组凸部,而该延展组体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延展通道及至少一第二延展通道供所述第一内组凸部及第二内组凸部组设,并该延展组体另一侧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延展凸部及至少一第二延展凸部,而该外组体顶侧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外组通道及第二外组通道供所述第一延展凸部组设及第二延展凸部组设,当该车门构件由车顶推开后,可经由所述外组体及延展组体及内组体屏蔽出入空间,进而有效达到遮阳挡雨的效果,且外组体及延展组体及内组体间以片体的贴附组设方式,可有效达到兼容性提高与可避免车用空间被过度占用的问题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晴雨棚,尤指一种上下车可遮雨或遮阳且兼容性高并减少空间占用的晴雨棚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尤其是下雨天出门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搭乘或驾驶汽车作为遮风避雨的代步工具,而汽车又是多数人作为代步的交通工具,但当驾驶者或乘坐者在上下汽车时,都需要经过开启车门的动作,而车门与汽车顶部的上方形成没有任何遮蔽的空间而会遭雨淋湿,不论是上车或下车收伞或撑开伞时,仍无法完全避免被雨水淋到,均容易被淋湿身体,尤其是下大雨时,更是非常不方便,且雨水也因此会泼进车内而造成车内环境被淋湿的状况发生,因此市面上有提出一种以卷轴滚筒的设备来当作遮雨的设施,但其滚筒需依照车门开启的角度来设置为锥状体,而锥状体的设置相对会占用到车内的空间,更且其锥状体的设计也仅能针对少许相同车门开启角度的车款来使用,其整体使用兼容性并不高。
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晴雨棚改良结构,上下车时可遮雨或遮阳且兼容性提高并减少空间占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晴雨棚改良结构,包括一内组体,该内组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内组凸部及至少一第二内组凸部,该第一内组凸部上设置有一第一内组限位件,而该第二内组凸部上设置有一第二内组限位件;
至少一延展组体,该延展组体设置于所述内主体下侧,且该延展组体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延展通道及至少一第二延展通道,该第一延展通道与该第一内组凸部相互组设,而该第二延展通道与该第二内组凸部相互组设,另该延展组体底侧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延展凸部及至少一第二延展凸部,并该第一延展凸部设置有一第一延展限位件,而该第二延展凸部设置有一第二延展限位件;
一外组体,该外组体设置于所述延展组体下侧,且该外组体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外组通道及至少一第二外组通道,该第一外组通道与该第一延展凸部相互组设,而该第二外组通道与该第二延展凸部相互组设。
进一步,所述内组体顶部形成有一内组顶侧及底部形成有一内组底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内组凸部及第二内组凸部形成于该内组底侧上。
进一步,所述延展组体顶部形成有一延展顶侧及底部形成有一延展底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延展凸部与第二延展凸部形成于该延展底侧上。
进一步,所述外组体顶部形成有一外组顶侧及底部形成有一外组底侧。
进一步,应用于一车顶与一设置于该车顶并可推开产生出入空间的车门构件的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晴雨棚改良结构,相对于现有的卷轴滚筒的设备具有更好的兼容性以及占用空减少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晴雨棚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晴雨棚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英哲;高雅亭,未经高英哲;高雅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970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