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推式轨检小车用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99769.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7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丁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泽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9/08 | 分类号: | B61K9/08;B61D15/10 |
代理公司: | 常州盛鑫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59 | 代理人: | 刘燕芝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推式 小车 转向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检小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推式轨检小车用转向机构,解决了把手调整角度操作不便的问题。一种手推式轨检小车用转向机构,包括小车主体以及设置在小车主体上方的把手,小车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转动支座,把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U型板,U型板的两侧内壁均安装有插销。本实用新型通过按压按压杆,带动底端的按压块向下移动,通过挤压两端的插销,使插销脱离限位孔,调整把手与小车主体的角度至合适位置,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完成对其角度的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栓螺母固定把手所带来的不便,简化了其操作步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式轨检小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推式轨检小车用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铁路轨道几何状态要求也在提高。为了确保货运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客运列车运行的舒适性,以往列车轮轨间作用不明显的长轨道几何不平顺现象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逐渐显现出来。
目前轨道检测设备中,一般采用手推式轨检小车在轨道上进行移动对轨道进行检测,通常是检测人员推动把手使轨检小车在轨道上方移动对轨道进行检测,由于检测人员的身高和把手与轨检小车角度等因素,检测人员在推动小车时会存在不易推动的现象,需要调节把手的高度和与轨检小车的倾斜角度,现有技术中把手的转向一般是可以调节的,但是把手的固定时采用螺栓螺母对其进行固定的,在对角度调整时需对螺栓螺母进行拆卸,调整角度操作麻烦,步骤繁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推式轨检小车用转向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把手调整角度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推式轨检小车用转向机构,包括小车主体以及设置在小车主体上方的把手,小车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转动支座,把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U型板,U型板的两侧内壁均安装有插销,转动支座的两侧开设有与插销相配合的限位孔,U型板通过转轴与转动支座的底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限位孔设置有多个,多个限位孔呈弧形等角度分布。
优选的,U型板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动槽,插销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插销的外侧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的一侧和滑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插销滑动贯穿滑动槽和限位孔,插销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为半球形凸块。
优选的,连杆为两段式伸缩杆,连杆的顶端开设有调节槽,且调节槽的顶端外侧延伸有限位槽,调节槽内设置有按压杆,按压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U型板的内腔开设有与按压块相配合的放置槽。
优选的,按压块的一端为圆柱状,且按压块的另一端为圆锥状。
优选的,按压块的直径大小与转动支座的中空部位宽度大小相等。
优选的,转动支座靠近限位孔的外侧开设有弧形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按压按压杆,带动底端的按压块向下移动,通过挤压两端的插销,使插销脱离限位孔,转动连杆,调整把手与小车主体的角度至合适位置,拉动按压杆,使按压块离开转动支座,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对称设置的插销与对称设置的限位孔继续卡接固定,完成对其角度的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栓螺母固定把手所带来的不便,简化了其操作步骤,提高了检测人员的舒适度,进而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泽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泽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99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传感器的管道应变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信息化抢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