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稀土冶炼废水零排放兼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02815.3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7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敬东;章澔;迟守平;王水新;薛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绍兴普华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4 | 代理人: | 丁建清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冶炼 废水 排放 兼回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稀土冶炼废水零排放兼回用系统,包括管道依次相连的多介质滤器、UF系统与NF系统,所述NF系统产生的氯化钠废水依次通入电渗析系统ED1与双极膜系统BPM1,双极膜系统BPM1产生的低盐废水回流至电渗析系统ED1,所述NF系统产生的硫酸钠废水依次通入电渗析系统ED2与双极膜系统BPM2,双极膜系统BPM2产生的低盐废水回流至电渗析系统ED2,通过上述设置,高盐废水单独处理,减少生化系统压力,且废水中盐分转化为稀土工业采用原料酸与原料碱,减少了外购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零排放兼回用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稀土冶炼废水零排放兼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2011年10月1日起,我国环保部开始实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对稀土产业的排放废水水质有了更加严苛的要求。稀土废水中含有极高浓度的氨氮,同时具有较高的盐度和重金属元素浓度,当前各企业的处理工艺很难达到最新的行业废水排放要求,大大制约了稀土行业的发展。
目前稀土行业生产中产生一股TDS约5%,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高盐废水,经分析,其中约80%为氯化钠,其余约20%为硫酸钠,目前的处理方式是与生活污水混合后统一生化处理,但是该废水可生化性接近于0,混合后扩大生化水量,且需大量低盐生活污水稀释至TDS5000以下方可被生化系统稳定接纳,且废水中盐分并未去除,对后续中水回用仍造成长远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稀土冶炼废水零排放兼回用系统,高盐废水单独处理,减少生化系统压力,且废水中盐分转化为稀土工业采用原料酸与原料碱,减少了外购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稀土冶炼废水零排放兼回用系统,包括管道依次相连的多介质滤器、UF系统与NF系统,所述NF系统产生的氯化钠废水依次通入电渗析系统ED1与双极膜系统BPM1,双极膜系统BPM1产生的低盐废水回流至电渗析系统ED1,所述NF系统产生的硫酸钠废水依次通入电渗析系统ED2与双极膜系统BPM2,双极膜系统BPM2产生的低盐废水回流至电渗析系统ED2。
进一步地,所述氯化钠废水经电渗析系统ED1浓缩至12%-15%,所述硫酸钠废水经电渗析系统ED2浓缩至12%-15%。
进一步地,双极膜系统BPM1产生的低盐废水回流至电渗析系统ED1并浓缩至12%作为双极膜系统BPM1的进水,双极膜系统BPM2产生的低盐废水回流至电渗析系统ED2浓缩至12%作为双极膜系统BPM2的进水。
进一步地,所述双极膜系统BPM1产生低氯化钠废水、氯化氢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所述双极膜系统BPM2产生低盐硫酸钠废水、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高盐废水单独处理,减少生化系统压力;
2、废水中盐分转化为稀土工业必须原料酸、碱,减少外购量;
3、系统运行全自动化,较少的人工压力;
4、本系统内部循环,无外排废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稀土冶炼废水零排放兼回用系统,包括管道依次相连的多介质滤器、UF系统与NF系统,高盐废水依次通过多介质滤器、UF系统与NF系统产生氯化钠废水与硫酸钠废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28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左侧盒体下支架级进模
- 下一篇:配电柜外壳板材的防锈漆料喷涂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