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04863.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7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槐灵;魏信鑫;林伟东;张换梅;袁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3;B29C45/44;B29C45/66;B29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郑裕涵 |
地址: | 523129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合器 螺旋 导流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模具结构,其包括成型机构;成型机构包括内成型件与外成型组件;外成型组件围绕内成型件;其中,外成型组件与内成型件抵接时,外成型组件与内成型件之间形成注塑成型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模具结构通过外成型组件与内成型件相互配合,实现一次注塑成型即可形成具有通孔及凸起的螺旋筋的环形导流板,无需成型后再次定位钻孔,耗时短,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201710817386.9名称为“一种膜式氧合器”的专利中,通过芯轴结构的环形导流板起到导流作用,是氧合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如图1及图2所示的环形导流板10为环形筒状,环形导流板10侧壁具有贯穿的通孔101,环形导流板10的内侧壁具有凸起的螺旋筋102。生产环形导流板10如果采用通过模具注塑成型后再对成型件进行钻孔处理,需要对成型件进行重新定位,且由于通孔101分布在众多螺旋筋102中,重新定位所需的时间很长,将导致生产效率大幅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模具结构,其包括:成型机构;成型机构包括内成型件与外成型组件;外成型组件围绕内成型件;其中,外成型组件与内成型件抵接时,外成型组件与内成型件之间形成注塑成型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内成型件的外表面具有螺纹槽;螺纹槽连通注塑成型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移动块位于内成型件的一侧;成型块设置于移动块,并位于移动块与内成型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成型块的内表面具有凸点;外成型组件与内成型件之间形成注塑成型空间时,凸点抵接内成型件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成型块的内表面为90度的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外成型组件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连接移动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外成型组件还包括导向板;导向板位于移动块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移动块具有第二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移动块上设有限位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模具结构还包括脱模机构;脱模机构连接成型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模具结构通过外成型组件与内成型件相互配合,实现一次注塑成型即可形成具有通孔及凸起的螺旋筋的环形导流板,无需成型后再次定位钻孔,耗时短,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形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形导流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注塑成型模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注塑成型模具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注塑成型模具的A-A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注塑成型模具的B-B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48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