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永磁调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09679.0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8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岳建楠;洪涛;王爱民;李媛;周国峰;李超;靳芳;邹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电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49/10 | 分类号: | H02K49/10 |
代理公司: | 山东智达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3 | 代理人: | 张方昆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永磁 调速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涉及永磁调速器,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永磁调速器。包括永磁转子、导体转子和调速机构,所述导体转子上设置有输入轴,所述永磁转子上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套装有间隔设置的电磁离合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从动件上套装有同步轮,所述输出轴的一侧设置有负载轴,所述输出轴远离永磁转子的一端套装有壳体,所述输出轴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负载轴转动固定在壳体上,所述负载轴上套装有与同步轮配合设置的被动同步轮,本实用新型利用同步带可以调整传动比的特性,将同步轮和永磁调速器的有效的结合,使其调速的范围进一步得到增加,进而满足现有中小功率设备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涉及永磁调速器,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永磁调速器。
背景技术
我国是能耗大国,能源利用率较低,能源储备不足。在我国全部的工业负载之中,风机与泵所占的比例为40%~50%(按能耗计算),这些负载每年需耗费电量上千亿千瓦时。风机与泵的实际运行效率普遍比工业先进国家低10%以上。为开展风机与泵的节能、降耗工作,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的电力永磁调速技术被成功引入,提供了一种替代传统节流控制的高效节能技术,它不解决密封的问题,但是它解决了旋转负载系统的对中、软启动、减震、调速、及过载保护等问题,并且使永磁磁力驱动的传动效率大大提高,现已成为节能调速行业的主流。
永磁调速的原理为电机带动导体转子在永磁转子产生的磁场中旋转,切割磁力线,在导体转子上会产生感应磁场,感应磁场与永磁场相互作用会带动负载工作。主动转子与从动转子之间无物理接触,通过机构调节之间的间隙(气隙),可实现从动转子的转速变化,以改变泵或风机的转速,达到调节流量的作用。而电机始终全速运行。但目前永磁调速装置在80%以上转速范围内节能效果高于高压变频器,在80%以下转速范围内节能效果比变频器低,故常见于高负荷运行的大功率设备,在中小功率设备中尚未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永磁调速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够有效中小功率设备中应用的节能型永磁调速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永磁调速器,包括永磁转子、导体转子和调速机构,所述导体转子上设置有输入轴,所述永磁转子上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套装有间隔设置的电磁离合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从动件上套装有同步轮,所述输出轴的一侧设置有负载轴,所述输出轴远离永磁转子的一端套装有壳体,所述输出轴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负载轴转动固定在壳体上,所述负载轴上套装有与同步轮配合设置的被动同步轮,所述同步轮和被动同步轮之间设置有同步带,间隔设置的同步轮之间的传动比不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输出轴上间隔套装有三个同步轮。
作为优选,所述同步轮和被动同步轮之间的传动比分别为1:1、2:1:、4: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永磁调速器,利用同步带可以调整传送比的特性,将同步轮和永磁调速器的有效的结合,使其调速的范围进一步得到增加,进而满足现有中小功率设备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节能型永磁调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永磁转子 ;2、导体转子 ;3、调速机构 ;4、输入轴 ;5、输出轴 ;6、电磁离合器 ;7、同步轮 ;8、负载轴 ;9、壳体 ;10、被动同步轮;11、同步带 。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电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电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9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