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驾乘感受的模块化路面智能感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19775.3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4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江;刘昊;徐正卫;章一颖;张东长;王进勇;侯晓宁;青光焱;赖思静;唐智伦;胡晓阳;王昌华;罗建群;高博;彭吉瑞;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公路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3/01 | 分类号: | E01C23/01;G01D21/02;G01S19/14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刘立烈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南岸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感受 模块化 路面 智能 感知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驾乘感受的模块化路面智能感知设备,包括感知单元、定位单元和速度拟合单元;感知单元用于采集路面声学信号和胎压变化信号;定位单元用于提供定位信息,速度拟合单元用于提供行车速度,感知单元、定位单元和速度拟合单元分别与数据处理单元相连接,分别将采集的路面声学信号信息、胎压变化信号信息、定位信息和行车速度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感知单元、定位单元和速度拟合单元模拟“耳听”和“体感”的驾乘感受,获得路面信息真实有效。并通过数据数据处理单元计算,并输出模拟信息结果,用于准确评价路面行车舒适度和路面形成安全度,为公众出行提供数据信息服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感知与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驾乘感受的模块化路面智能感知设备。
背景技术
公路交通是交通运输行业重要一环,截止2018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484.65万公里、高速公路达14.2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如此庞大公路交通系统给我国的公路管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然而,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检测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检测速度低以及会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
专利CN110516564A公开了一种路面检测方法和装置,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激光雷达实时获取机动车行进方向及行进方向两侧的点云数据作为初始点云数据;对初始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设空间范围内的点云数据作为目标点云数据;利用平面检测算法对所述目标点云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路面数据。通过该方式可以在自动驾驶时实时检测路面的状况,为自动驾驶规划行驶路径。
专利CN104878680B公开了一种路面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车、安装在检测车前端下部的横杆、多个激光位移传感器、A/D转换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存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GPS模块;多个激光位移传感器等间隔安装在横杆上;激光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A/D转换模块与分别于微处理器模块和存储模块连接;微处理器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GPS模块的数据传输端与微处理器模块的数据传输端连接。该方案精度高,实时将数据传输到远程中心进行处理,实时性好,且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地调节使用结构,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普遍采用激光、图像等测量方式对路面质量进行自动化的检测,但是激光受天气影响较大、检测条件受限;图像识别大多依靠人工进行辅助进行判定。而且通过激光、图像的测量方式得出的评价结果与路面真实质量状况以及驾乘人员的路面驾乘体验不完全一致;因此该检测方式并不能真实的反映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安全性和道路的使用期限,也不能为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驾乘感受的模块化路面智能感知设备,解决检测结果并不能真实的反映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安全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驾乘感受的模块化路面智能感知设备,包括感知单元、定位单元和速度拟合单元;感知单元用于采集路面声学信号和胎压变化信号;定位单元用于提供定位信息;所述速度拟合单元用于提供行车速度;感知单元、定位单元和速度拟合单元分别与数据处理单元相连接,分别将采集的路面声学信号信息、胎压变化信号信息、定位信息和行车速度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单元。
进一步的,感知单元包括麦克风传感器和动态胎压传感器,麦克风传感器设置在车辆上,位于车辆的后轮胎位置处,用于采集行车过程中轮胎与路面的摩擦所产生的路面声学信号;动态胎压传感器设置在车辆的后轮胎上,用于采集车辆行车过程中轮胎内部胎压变化信号;麦克风传感器、动态胎压传感器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相连接,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AD采集器,AD采集器的输出端和数据处理器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的,定位单元包括GNSS接收机,GNSS接收机分别与数据处理单元相连接,GNSS接收机用于获取时间、位置和行车速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公路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公路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197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滴灌带缓存架
- 下一篇:一种高效洁净多层步进式热风循环隧道烘烤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