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建筑物楼层混凝土养护的旋流式喷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23139.8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2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韦盛辉;施旭光;程勋明;任艳涛;陈亚魁;刘林;张海韵;梁壮;杨见文;吴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24 | 分类号: | E04G21/24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410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建筑物 楼层 混凝土 养护 旋流式 喷淋 | ||
一种适用于建筑物楼层混凝土养护的旋流式喷淋器,包括水平底座、连接管、喷嘴,连接管置于底座上,喷嘴包括由上至下同轴连接的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一管直径小于第三管直径,第二管为上小下大倒置漏斗形,第三管下侧与连接管上侧相连通,第一管内设有喷嘴组件,喷嘴组件包括支杆、套管、叶轮和轮盘,支杆竖直布置与第一管共轴线,支杆下侧设有辐条,辐条与第一管内壁相连,套管套设于支杆的上侧,叶轮设于套管下部,轮盘上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圆弧形通槽,轮盘通过螺栓同轴固定于套管上侧,轮盘的上侧与第一管上侧平齐,轮盘周向外侧与第一管的周向内侧之间留有缝隙。其可以通过与水管串联组合使得喷淋覆盖整个楼面,其喷洒均匀,布置灵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物楼层混凝土养护的旋流式喷淋器。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中,楼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都需要进行养护,而传统的养护方式就是人工用软管浇水养护,这种操作方式一方面费时费力,劳动成本高,另一方面喷洒不均匀,养护效果差,不利于推广和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建筑物楼层混凝土养护的旋流式喷淋器,其可以通过与水管串联组合使得喷淋覆盖整个楼面,其喷洒均匀,布置灵活,操作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建筑物楼层混凝土养护的旋流式喷淋器,包括水平底座、连接管、喷嘴,连接管水平布置于底座上,所述的喷嘴包括竖直布置且由上至下依次同轴连接的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一管直径小于第三管直径,第二管呈为上侧开口小、下侧开口大的倒置漏斗形,第二管上侧开口直径与第一管直径相匹配,第二管下侧开口直径与第三管直径相匹配,第三管下侧与连接管上侧相连,且第三管内腔与连接管内腔相连通,第一管上部内侧设有喷嘴组件,所述的喷嘴组件包括支杆、套管、叶轮和轮盘,所述的支杆呈竖直布置的圆柱形,支杆设于第一管内与第一管共轴线,支杆下侧设有若干径向延伸的辐条,辐条沿其长度方向远离支杆的一侧与第一管内壁相连,套管竖直布置下侧敞口,套管下侧套设于支杆的上侧与支杆间隙配合,叶轮设于套管下部的周向外侧,叶轮与第一管内壁呈非接触状态,轮盘水平布置,轮盘上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圆弧形通槽,通槽的圆弧形圆心为轮盘的中心,通槽的圆弧形一端为圆形收口、另一端为尖嘴收口,轮盘通过螺栓同轴固定于套管上侧,轮盘的上侧与第一管上侧平齐,轮盘周向外侧与第一管的周向内侧之间留有缝隙。
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物楼层混凝土养护的旋流式喷淋器均简称为本喷淋器。
本喷淋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将本喷淋器设于楼面上,然后将本喷淋器的连接管通过高压水管串联,高压水管中的水经过本喷淋器连接管时,部分水流会涌入第三管、然后随第三管向上经过第二管然后进入第一管,第二管的倒置漏斗形使得喷嘴直径减小,从而增加水的流速,进入第一管的水吹动叶轮,叶轮带动套管沿其轴线旋转,套管带动轮盘转动,经过叶轮继续向上运动的水流一部分从轮盘与第一管之间的缝隙处喷出,水流经过缝隙获得了更大的初速度,从缝隙喷出的水流散落至本喷淋器附近的圆环形区域,另一部分水流从轮盘上的圆弧形通槽处喷出,由于轮盘、套管随叶轮转动,从轮盘上的圆弧形通槽处喷出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迅速散开,覆盖远处的一个较大的圆环形区域。
本喷淋器的优点:本喷淋器可以通过与水管串联组合使得喷淋覆盖整个楼面,其喷洒均匀,布置灵活,操作方便。
为达到本喷淋器更好的使用效果,其优选方案如下: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管为水平布置的直管,连接管两端敞口,连接管两端均设有外螺纹,喷嘴设于连接管长度方向中部,且连接管直径大于第三管直径。
连接管为两端开口的直管,便于串联入高压水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管为水平布置的直管,连接管一端敞口、另一端封口,连接管敞口端设有外螺纹,喷嘴设于连接管长度方向靠近封口的一侧,且连接管直径大于第三管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231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链加工用钻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水泥熟料走向的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