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间除烟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23929.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36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刘华学;陈文兴;冯存义;王立忠;彭妍;郭文亮;段志华;易冉;王彦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46/24;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天虹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间 烟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间除烟尘装置,包括除尘机组、送风管道、排风管道、局部除尘罩和1个以上排风吸气罩,除尘机组与送风管道连通,送风管道的送风口设置于车间内;局部除尘罩通过排风管道与除尘机组连通,局部除尘罩设置于车间内,且位于车间的烟尘产生处的上方;1个以上排风吸气罩通过排风管道与除尘机组连通,排风吸气罩设置于车间内,且位于车间的上部,排风吸气罩的安装高度大于局部除尘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间除烟尘装置,通过局部除尘罩和排风吸气罩分别实现局部除尘和整体除尘;排风吸气罩的安装高度大于局部除尘罩,实现分层除尘,车间底部(4米以下)人工活动区域烟尘捕捉率可达90%,上部烟尘捕捉率大于70%。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间除烟尘装置。
背景技术
烟尘净化是大气污染防治中重要一项,尤其是焊接烟尘,成分复杂,对工人身体健康存在较大危害。为减少室内烟尘,多数生产车间没有安装整体除尘装置,只是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加强空气流通,直排到户外。
为更有效的除尘,部分车间采用整体除尘,通过通过机械辅助换气,将生产车间内气体抽出以实现除尘,但是烟尘捕捉率有限(主要指工人工作区的烟尘捕捉率,不足60%,对工人健康仍有威胁),除尘效果差,开机后只能整体通风,造成严重的能耗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间除烟尘装置,克服现有技术除尘方式单一(局部或者整体),无法满足情况多变化的焊接环境的缺陷。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间除烟尘装置,包括除尘机组、送风管道、排风管道、局部除尘罩和1个以上排风吸气罩,其中:
所述除尘机组与所述送风管道连通,所述送风管道的送风口设置于所述车间内;
所述局部除尘罩通过所述排风管道与所述除尘机组连通,所述局部除尘罩设置于所述车间内,且位于所述车间的烟尘产生处的上方;
1个以上所述排风吸气罩通过所述排风管道与所述除尘机组连通,所述排风吸气罩设置于所述车间内,且位于所述车间的上部,所述排风吸气罩的安装高度大于所述局部除尘罩。
可选的,所述除尘机组包括送风电机、送风连接管、过滤装置、排风连接管、主排风电机和排气烟囱,其中:
所述送风电机与所述送风连接管连接,所述送风连接管与所述送风管道连通;
所述过滤装置通过所述排风连接管与所述排风管道连通,所述主排风电机与所述排风连接管连接;
所述排气烟囱与所述过滤装置连通。
可选的,所述除尘机组还包括自清灰装置和粉尘收集筒,所述自清灰装置安装于所述过滤装置中,所述粉尘收集筒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除烟尘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压力传感器、送风控制阀和排风控制阀,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送风电机、所述主排风电机、所述自清灰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送风控制阀和所述排风控制阀电性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过滤装置的滤芯上;所述送风控制阀和所述排风控制阀分别安装于所述送风管道和所述排风管道上。
可选的,所述排风控制阀的数量设置为与所述排风吸气罩的数量相同,所述排风控制阀安装于所述排风吸气罩与所述排风管道的连通处。
可选的,所述除烟尘装置还包括烟尘监测器,所述烟尘监测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烟尘监测器安装于所述车间的上部。
可选的,所述送风管道包括送风总管和与所述送风总管连通的2根以上送风支管,所述送风总管设置在所述车间的上部,所述送风支管延伸至所述车间的下部,所述送风口设置于所述送风支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239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驾驶室车窗防护网结构
- 下一篇:一种除湿机底座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