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补光作用的虹膜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24093.1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4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东;李敏;罗建成;陈尚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鉴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泛想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60 | 代理人: | 石琳丹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作用 虹膜 识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虹膜识别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具有补光作用的虹膜识别装置,包括识别外壳、升降架和底座,所述识别外壳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块,位于上方的所述连接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摄像模块,位于下方的所述连接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补光模块,所述升降架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底座,所述识别外壳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环,所述第一螺杆穿设在转环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螺杆、补光模块、摄像模块等构件,可以对摄像角度进行调整,更加方便对虹膜的识别,且补光装置会根据摄像装置的转动同步转动,方便在虹膜识别时进行补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虹膜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补光作用的虹膜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人的眼睛结构由巩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的细节特征,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应用于安防设备,以及有高度保密需求的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虹膜识别的应用愈加广泛,因此,对一种具有补光作用的虹膜识别装置的需求日益增长。
现有的虹膜识别装置一般采用补光灯进行补光,增加虹膜识别效果,由于虹膜识别装置与瞳孔方向的偏差,无法自动对装置的摄像以及补光角度进行调整,容易产生识别偏差,且虹膜识别装置一般固定在某处,由于人体的身高差异,无法满足不同人使用时对虹膜识别装置的高度需求,从而在使用者使用虹膜识别装置造成不便,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补光作用的虹膜识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补光作用的虹膜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补光作用的虹膜识别装置,包括识别外壳、升降架和底座,所述识别外壳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识别外壳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连接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摄像模块,位于下方的所述连接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补光模块,所述识别外壳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滑动连接于升降架的内侧,所述升降架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转动连接于升降架的内侧,所述第二螺杆穿设在升降块的内侧,且第二螺杆与升降块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识别外壳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环,所述第一螺杆穿设在转环的内侧,且第一螺杆与转环螺纹连接,所述转环的外端面开设有齿槽。
优选的,所述识别外壳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转环的左侧,且第一齿轮与转环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杆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升降架的底端内侧,所述升降架的底端内侧开设有弧形齿槽,所述弧形齿槽设置在第二齿轮的左端外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弧形齿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外端面转动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与弧形齿槽和第二齿轮均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螺杆、补光模块、摄像模块等构件,可以通过转环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一螺杆上下运动,螺杆在运动时带动摄像模块与补光模块在相同的方向一同转动,从而可以对摄像角度进行调整,更加方便对虹膜的识别,且补光装置会根据摄像装置的转动同步转动,方便在虹膜识别时进行补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鉴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鉴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240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