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车组轮对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27269.9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0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卢清;李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瑞铁轨道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7/00 | 分类号: | B60B17/00;B60B1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启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7 | 代理人: | 徐伟华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组 轮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车组轮对,包括轮轴以及设于所述轮轴两端上的一对车轮,每个所述车轮均包括轮辋、轮缘、车轮踏面及辐板,所述车轮踏面采用了LM磨耗型踏面,所述车轮还包括降噪阻尼环,每个车轮上均安装有两个所述降噪阻尼环,两个所述降噪阻尼环分别安装在所述轮辋内且位于所述辐板的轴向两侧。该轮对结构简单,车轮踏面耐磨性能好,运行过程中噪音低,为乘客提供了一个更为舒适的乘坐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车组轮对。
背景技术
轮对,是机车车辆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所组成。轮对的作用是保证机车车辆在钢轨上的运行和转向,承受来自机车车辆的全部静、动载荷,把它传递给钢轨,并将因线路不平顺产生的载荷传递给机车车辆各零部件。此外,机车车辆的驱动和制动也是通过轮对起作用的。动车组轮对,是动车组件中的重要部件,其为主要的易损件,常常需要更换,如何减轻其磨损,同时降低动车运行过程中的噪音,给乘客一个舒适的环境,减轻运行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车组轮对,其结构简单,运行过程中,噪音低、轮面磨损小,车轮整体重量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车组轮对,包括轮轴以及设于所述轮轴两端上的一对车轮,每个所述车轮均包括轮辋、轮缘、车轮踏面及辐板,所述车轮踏面采用了LM磨耗型踏面,所述车轮还包括降噪阻尼环,每个车轮上均安装有两个所述降噪阻尼环,两个所述降噪阻尼环分别安装在所述轮辋内且位于所述辐板的轴向两侧。
优选地,所述辐板采用了直辐板结构。
优选地,所述轮辋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降噪阻尼环的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降噪阻尼环在数量及位置上相一一对应,所述沟槽的槽底的截面呈半圆形。
优选地,两个所述降噪阻尼环以所述辐板的竖直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的安装在所述辐板的轴向两侧。
优选地,所述车轮上、位于辐板的轴向两侧安装有一对制动盘,所述制动盘采用了铸钢材料制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动车组轮对,其车轮踏面采用了LM磨耗型踏面,使得该车轮的耐磨性能更好,而在轮辋上、辐板的两侧分别设置降噪阻尼环,能够大大降低轮对运行过程中的噪音,给乘客一个更为舒适的乘坐环境,采用直辐板结构,与常规的单S型辐板或双S型辐板相比,降低了车轮的整体重量,从而减轻了转向架整体簧下重量,使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牵引功率有所下降,在辐板两侧安装由铸钢材料制成的制动盘,其制动摩擦面积增加,制动更稳定,降低了制动盘的整体重量,使转向架的整体空间得到了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车组轮对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轮轴;2、车轮;21、轮辋;22、轮缘;23、车轮踏面;24、辐板;211、沟槽;25、制动盘;3、降噪阻尼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种动车组轮对,参见图1所示,包括轮轴1以及设于轮轴1两端上的一对车轮2,每个车轮2均包括轮辋21、轮缘22、车轮踏面23及辐板24,该车轮踏面23采用了TB/T449中的LM磨耗型踏面,车轮2还包括降噪阻尼环3,每个车轮2上均安装有两个降噪阻尼环3,两个降噪阻尼环3分别安装在轮辋21内且位于辐板24的轴向两侧。
采用LM磨耗型踏面,可以有效减缓车轮踏面23与钢轨间的接触磨损,与常规车型车轮2相比,该车轮踏面23的硬度有所提高,与轨道的硬度匹配性更好,能够有效延长车轮2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瑞铁轨道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瑞铁轨道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27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逆变电路
- 下一篇:翻斗车及其水平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