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夜视镜支撑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28212.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7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冠球;汪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奥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4 | 分类号: | B60R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华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8 | 代理人: | 梁金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夜视镜 支撑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夜视镜支撑设备,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夜视镜进行驱动以及对不同人们的身高进行调整的优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夜视镜支撑设备,包括固定块与夜视镜,固定块上开设有凹槽,夜视镜设置在凹槽内,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上设有与其适配的第一齿条,第一齿条滑动连接在固定块内,第一齿条的一端设有气缸,用于驱动第一齿条的滑动,转动轴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卡紧板,且卡紧板与夜视镜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对夜视镜的驱动以及对不同人们的身高进行调整的好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夜视镜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夜视镜支撑设备。
背景技术
夜视镜是基于夜视技术同时借助光电成像器所做的辅助观察工具。夜视镜有三种,一种是微光夜视镜,一种是红外夜视镜,还有汽车驾驶夜视镜。在道路上常常会有远光灯的照射,对司机的视觉造成很大影响,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都是人为的通过手动去拉动夜视镜转动,这样操作在开车过程中造成人们行车不规范,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人们的身高不一,不同高度的人们座在驾驶座内的高度不同,对车外观看的高度也不同,现有的汽车驾驶夜视镜放置在汽车内的位置比较固定,不能够根据人们的座在驾驶座内的高度进行调节,不方便人们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夜视镜支撑设备,其具有能够自动对夜视镜进行驱动以及对不同人们的身高进行调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夜视镜支撑设备,包括固定块与夜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凹槽,夜视镜设置在凹槽内,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上设有与其适配的第一齿条,第一齿条滑动连接在固定块内,第一齿条的一端设有气缸,用于驱动第一齿条的滑动,转动轴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卡紧板,且卡紧板与夜视镜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缸的运动驱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条在固定块内滑动,第一齿条运动带动着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运动,连接件与卡紧板固定连接,且卡紧板与夜视镜连接,因此转动轴带动着夜视镜进行运动,以此实现夜视镜的自动驱动。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能够便于人们带动着转动轴转动的圈数,使卡紧板与夜视镜转动呈钝角,起到很好的限位和驱动作用。利用气缸便于人们的使用,同时气缸输出轴输出的长度,能够对第一齿条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连接件能够对卡紧板与夜视镜进行连接,同时还能够调节夜视镜的高度,实现对不同身高的人们进行使用。
进一步设置:连接件包括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第二套管滑动连接在第一套管内,第一套管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二套管与卡紧板固定连接。第二套管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复位按钮,第一套管上设有若干个卡紧槽,且若干个卡紧槽分别与复位按钮适配,用于对第二套管的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对转动轴连接,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的结构完全相同,在需要调节时,通过拉动第二套管在第一套管内滑动,第二套管带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卡紧板运动,以此根据不同人们的身高进行调节卡紧板上夜视镜的高度,同时通过复位按钮以及第一套管上的若干个卡紧槽对第二套管进行限位,防止第二套管自动滑动。
进一步设置:连接件包括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连接块,连接块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与卡紧板固定连接,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滑动块上设有第二齿条,且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适配。第一支撑块的一侧设有转轴,转轴的一端穿透第一支撑块,且转轴的一端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转轴的另一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杆,转动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杆,第一支撑块上设有若干个与滑动杆适配的滑动槽,用于对转动杆的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奥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奥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28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溶解废料高效可回收再利用设备
- 下一篇:精车轮毂局部电加热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