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脉冲接收和输入IO口的复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1080.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7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志;孙锋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之山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0175 | 分类号: | H03K19/0175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张建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脉冲 接收 输入 io 用电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脉冲接收和输入IO口的复用电路,包括高速脉冲接收电路,高速脉冲接收电路具有四个脉冲信号接收端和两个脉冲信号输出端,两个脉冲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于MCU处理器的两个IO端口,四个脉冲信号接收端包括两个脉冲信号接收正端和两个脉冲信号接收负端,两个脉冲信号接收正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复用电阻和第二复用电阻,第一复用电阻与第二复用电阻远离脉冲信号接收正端的一端相互连接,且第一复用电阻与第二复用电阻的公共端引出有COM端口。本实用新型实现对高速脉冲接收电路的复用,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速脉冲接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脉冲接收和输入IO口的复用电路。
背景技术
为了使一个PCB电路板能够应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使其既能够被应用于需要接收高速脉冲信号的场合,又能够被应用于不需要接收高速脉冲信号的场合,则需要同时提供用于接收高速脉冲信号的IO端口和用于接收普通信号的端口。
现有技术中的做法是将所有用于接收普通信号的端口和用于接收高速脉冲信号的端口均分开设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MCU处理器的IO端口数量是有限的,为了提供全部需要的IO端口,则需要使用具有更多IO端口的MCU处理器但是,使用具有更多IO端口的MCU处理器就需要更多的成本和资源。而在很多PCB电路中,全部或部分用于接收普通信号的IO端口与用于接收高速脉冲信号的端口并不是同时使用的,也就是说,在将PCB电路板应用于需要接收高速脉冲信号的场合时,多个用于接收普通信号的端口是闲置的,而在应用于不需要接收高速脉冲信号的场合时,用于接收高速脉冲信号的端口是闲置的,造成了IO端口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速脉冲接收和输入IO口的复用电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速脉冲接收和输入IO口的复用电路,包括高速脉冲接收电路,所述高速脉冲接收电路具有四个脉冲信号接收端和两个脉冲信号输出端,两个脉冲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于MCU处理器的两个IO端口,四个脉冲信号接收端包括两个脉冲信号接收正端和两个脉冲信号接收负端,两个脉冲信号接收正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复用电阻和第二复用电阻,第一复用电阻与第二复用电阻远离脉冲信号接收正端的一端相互连接,且第一复用电阻与第二复用电阻的公共端引出有COM端口,以使外部信号输入电路连接于两个脉冲信号接收正端和两个脉冲信号接收负端时两个脉冲信号输出端用作高速脉冲信号接入端口,外部信号输入电路连接于COM端口和两个脉冲信号接收负端时使两个脉冲信号输出端用作普通信号接入端口。
在上述的高速脉冲接收和输入IO口的复用电路中,两个脉冲信号接收正端和两个脉冲信号接收负端分别为指令脉冲PLUS正端、指令脉冲SIGN正端和指令脉冲PLUS负端、指令脉冲SIGN负端。
在上述的高速脉冲接收和输入IO口的复用电路中,所述高速脉冲接收电路包括光耦器,两个脉冲信号接收正端分别连接在光耦器的两个输入正端处,两个脉冲信号接收负端分别连接在光耦器的两个输入负端处,两个脉冲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在光耦器的两个输出端处。
在上述的高速脉冲接收和输入IO口的复用电路中,所述光耦器的两个输入负端分别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连接于两个脉冲信号接收负端。
在上述的高速脉冲接收和输入IO口的复用电路中,所述光耦器的两个输入正端分别通过第一电阻和第四电阻连接于两个脉冲信号接收正端。
在上述的高速脉冲接收和输入IO口的复用电路中,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以及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的第五电阻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以及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的第六电阻和第二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之山智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之山智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1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