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线模上油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1341.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6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丁佳君;杨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灵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线模 上油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线模上油组件,在油箱上方设有压线模,在所述压线模的进线端设有压线模上油组件,所述压线模上油组件的进油口与输油泵相连,所述压线模上油组件的底部设有落油口,与所述油箱的回油口相通;所述上油组件内设有淋油头,所述淋油头的进油口经管路阀接入到输油泵,所述淋油头内设有空心腔室,其上部盖有盖板;所述淋油头的内侧设有一条形通道,所述条形通道与所述淋油头的进油口相贯通;所述条形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进油口;在所述条形通道的尽头,设有淋油区;在所述淋油区的底部壁面上,设有淋油口;所述淋油口设置在压线模的进线通道正上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提高了生产环境质量,节约了油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捻股生产过程中穿压线模时的上油组件。
背景技术
钢丝经捻股机后,最后需要经压线模合股形成钢丝绳,在钢丝进入到压线模时,需要上油来对钢丝进行润滑。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469659A的一种钢丝绳合绳装置,就钢丝绳在压线模进行合股进行了具体的公开,其上油时采用涂油环进行涂油,该方式涂油量小,会造成后续润滑不足。为了提高涂油量,还有采用将钢丝强制压入油脂池内进行浸涂的方式,虽然涂油效果好,但由于采取了强制压入钢丝绳的方式,使成品钢丝绳形成“U”形弯曲,产生弯曲应力,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且这种浸油装置占地面积较大,耗能高。
模目前,大都还是采用淋油的方式在压线模前进行上油,或采用喷油的方式,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173727U的一种钢丝绳涂油装置,采用喷油管进行强制喷油;但由于润滑油采用强制输出,其受油泵输油影响,会造成油滴飞溅;同时钢丝经捻股机的捻股后,是高速旋转的状态,会使其表面的油膜也进行旋转而飞撒。
为提高钢丝进压线模前的上油效率,且防止油滴飞溅,有必要对上油组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线模上油组件,以期解决现有的上油效率低,上油效率差,且油滴飞溅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线模上油组件,在油箱上方设有压线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线模的进线端设有压线模上油组件,所述压线模上油组件的进油口与输油泵相连,所述压线模上油组件的底部设有落油口,与所述油箱的回油口相通;
所述上油组件内设有淋油头,所述淋油头的进油口经管路阀接入到输油泵,所述淋油头内设有空心腔室,其上部盖有盖板;
所述淋油头的内侧设有一条形通道,所述条形通道与所述淋油头的进油口相贯通;所述条形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进油口;
在所述条形通道的尽头,设有淋油区;在所述淋油区的底部壁面上,设有淋油口;所述淋油口设置在压线模的进线通道正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淋油区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条形通道的截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淋油区垂直所述条形通道。
再进一步的,所述淋油口设有2个以上;若干个淋油口形成连线与所述压线模的进线通道相平行,且位于钢丝的合股位置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淋油头的外侧设有防油罩。
进一步的,所述防油罩包括集油斗、和防护罩;
所述集油斗为倒梯形斗,底部设有落油口;
所述防护罩扣在所述集油斗的上方,且罩住整个淋油润滑区域;
所述集油斗和所述防护罩的前部设有圆形开口,用来穿过钢丝。
再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通过铰链铰接在所述集油斗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灵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灵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13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运输机器人的行走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卸料功能的AGV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