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金属件铸造原料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3808.X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9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金泽善;于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贸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41/00;B65G33/14 |
代理公司: | 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7 | 代理人: | 曲志乾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金属件 铸造 原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金属件铸造原料上料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一侧等距离设置有三个传送轴,所述传送轴上设置有传送带,最外侧的所述传送轴一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传送轴一端下侧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电机输出轴中部设置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安装在传动杆上,所述传动杆远离第二斜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对应的操作台中部位置设置有第四皮带轮,所述第四皮带轮安装在旋转杆上,所述旋转杆上设置有旋转片,所述旋转杆外套设有传送筒,所述传送筒上端通过支撑杆支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械金属件铸造原料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在金属铸造中需要先把金属进行熔炼,熔炼需要用到熔炼炉,一般人们都用传送带往熔炼炉里上料,但是一些较高的熔炼炉如果用传送带上料,就需要较大的传送带,工作成本也随之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金属件铸造原料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金属件铸造原料上料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一端等距离设置有三个传送轴,所述传送轴上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两侧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可以保护传送原料不会从两侧掉落,最外侧的所述传送轴一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传送轴下端设置有电机,电机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所述电机输出轴前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电机输出轴中部设置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内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第二斜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一侧靠近操作台中部的位置设置有第四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连接,所述第四皮带轮内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设置有旋转片,所述旋转杆外套设有传送筒。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与水平面呈35度角,较大的斜面角可以减少上升需要的水平距离。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两端设置有旋转杆固定桩,旋转杆固定桩可使旋转杆牢固稳定。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两端设置有传动杆固定桩,传动杆固定桩可使传动杆牢固稳定。
优选的,所述传送筒上端下侧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可使传送筒牢固稳定。
优选的,所述操作台下端设置有若干支撑脚,支撑脚可使操作台牢固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传送筒运输铸造原料,铸造原料放到传送带上,通过传送带传送到传送筒下端,通过旋转片的旋转带动铸造原料上升,铸造原料从传送筒上端的出口输送到熔炼炉中。传送筒可在较短的距离内使装置原料上升较高的高度,原理与盘山公路一致,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加长斜面距离即可减小倾斜角度,传送筒内的旋转片周长就等于加长了斜面距离,减小了原料上升时的倾斜角度,使原料能上升到指定高度,若直接用传送带在这短距离内输送,会因倾斜角过大而使铸造原料下滑,无法输送到上端的熔炼炉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金属件铸造原料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金属件铸造原料上料装置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金属件铸造原料上料装置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贸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贸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38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圆管式汽车防撞梁
- 下一篇:油田采油废水处理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