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毒性气体泄漏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5923.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2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王坤;王兆亮;王军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检集团公信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王荐 |
地址: | 27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毒性 气体 泄漏 处理 装置 | ||
一种移动式毒性气体泄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和支架,所述底盘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支架上设有吸气筒,所述吸气筒包括连通的直管和S形弯管,所述直管和S形弯管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直管开口为进风口,所述S形弯管开口为出风口,所述直管内设有轴流风机,所述底盘上设有吸收液管,所述吸收液管的一段设置在S形弯管内,所述设置在S形弯管内的吸收液管上设有多组雾状喷头,所述吸收液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化学品生产储存或道路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时的处理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移动式毒性气体泄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氯气、氨气等毒性气体在生产储存和道路运输过程中,一旦泄漏可以导致人员中毒伤害,如处理不及时形成大范围扩散,可导致群死群伤事故。国内外出现过多起该类事故。针对氯气、氨气等毒性气体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现行的处置手段是采用配套设置的固定式负压吸收系统,通过吸收软管吸收处置,或者采用相应的捕消器进行处置,或者采用配套设置在罐区的喷淋系统进行吸收处置。
针对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出现泄漏则是采用雾状消防水进行吸收。现生产储存过程或道路运输过程常采用固定式吸气筒、捕消器、配套设置的喷淋系统、消防水等几种处置毒性气体泄漏。生产过程中处置泄漏如采用固定式负压吸收系统因其位置固定,一是对不同位置的泄漏处置有局限性,如通过加设抽气点或者通过加长软管提升覆盖密度则风机动力损耗较大,处理能力影响较大,二是受风向影响,对吸收装置下风向的泄漏吸收效果差。如采用相应的捕消器捕消,一是处理能力有限,二是成本较高。如采用配套设置的喷淋系统进行处置,一是未设置区域的管道等泄漏不能得到处置,二是喷淋水吸收泄漏介质后多形成腐蚀性液体,腐蚀泄漏点容器或管道导致事故扩大,三是用水吸收效果差,四是受风向影响。道路运输过程中处置泄漏采用的雾状消防水吸收的方式,如距离较近同样会形成腐蚀性液体腐蚀泄漏点容器或管道导致事故扩大,如距离较远则吸收效率差容易导致毒性气体扩散,并且采用消防水也存在吸收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具有移动性、处理能力强、吸收成本低的移动式毒性气体泄漏处理装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毒性气体泄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和支架,所述底盘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支架上设有吸气筒,所述吸气筒包括连通的直管和S形弯管,所述直管和S形弯管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直管开口为进风口,所述S形弯管开口为出风口,所述直管内设有轴流风机;
所述底盘上设有吸收液管,所述吸收液管的一段设置在S形弯管内,所述设置在S形弯管内的吸收液管上设有多组雾状喷头,所述吸收液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口连接消防水带,所述第二连接口连接文丘里混合器,所述文丘里混合器包括第三连接口、混合液进口和法兰连接口,所述法兰连接口连接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连接消防水带。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设有伸缩式风筒,所述伸缩式风筒为波纹管,所述进风口与伸缩式风筒之间通过防脱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有弧形的托架和弧形的管箍,所述托架和管箍之间设有直管,所述托架和管箍通过螺母固定。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相对于固定式负压吸收系统,本发明装置由于具有移动性,可以根据泄漏点情况变换吸收位置,解决位置局限性的问题;对于处理能力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作相应规格的装置,也可以多机组叠加使用;可以根据风向设置在泄漏点下风侧进行处置,解决逆风导致吸收效果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检集团公信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检集团公信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59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