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率的镶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6540.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6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周维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伟铂瑞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44 | 分类号: | B26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的镶刀结构,包括辊轴和镶刀模,所述辊轴呈圆柱形,所述辊轴两端均环绕开设有矩形倒角,所述辊轴外部中心位置套接有镶刀模,所述辊轴一侧末端设置有第一滚枕,所述辊轴另一侧末端设置有第二滚枕,所述第一滚枕与第二滚枕相对于辊轴的中心对称,所述辊轴一侧中心位置凸起有第一限位柱,所述辊轴另一侧中心凸起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均为圆柱形,且长度和半径均一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结合了模具厂商的镶刀技术和设备厂商的裁剪间隙异步技术,料件以一模一模的模切产出,不会有材料耗损过大的问题,同时也大大减少刀模模具成本,装刀时间以及受高技术人员作业的问题一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镶刀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率的镶刀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模切工艺是印刷品后期加工的一种裁切工艺,模切是把印刷品或者其他纸制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形制作成模切刀版进行裁切,从而使印刷品的形状不再局限于直边直角,传统模切生产用模切刀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的图样组成模切版,在压力的作用下,将印刷品或者其他板状坯料压切成所需形状或切痕的成型工艺。压痕工艺则是利用压线刀或压线模 通过压力的作用在板料上压出线痕,或利用滚线轮在板料上滚出线痕,以便板料能按预定位置进行弯折成型。 通常模切压痕工艺是把模切刀和压线刀组合在同一个模板内,在模切机上同时进行模切和压痕加工的工艺,简称为模切。随着电子行业不断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范围的不断扩大,现在模切不仅限于印刷品后期,而且成为一种工业电子产品辅助材料的生产。
现有的模切工艺基本采用的都是圆刀模,但是现有的圆刀模生产工时较长,效率低下,而且需要使用的看护员工较多,使用圆刀模费用较高,生产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镶刀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的镶刀结构,包括辊轴和镶刀模,所述辊轴呈圆柱形,所述辊轴两端均环绕开设有矩形倒角,所述辊轴外部中心位置套接有镶刀模,所述辊轴一侧末端设置有第一滚枕,所述辊轴另一侧末端设置有第二滚枕,所述第一滚枕与第二滚枕相对于辊轴的中心对称,所述辊轴一侧中心位置凸起有第一限位柱,所述辊轴另一侧中心凸起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均为圆柱形,且长度和半径均一致,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侧面边缘均开设有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枕和第二滚枕半径与高度均相同,所述第一滚枕和第二滚枕表面均开设有防滑横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枕和第二滚枕与镶刀模凸起高度相同,所述镶刀模表面中心均匀开设有镶刀孔,所述镶刀模表面在位于镶刀孔下侧设置有对接线,所述镶刀模表面粗糙度公差不大于0.4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辊轴在位于镶刀模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均匀环绕辊轴一周,所述辊轴表面粗糙度公差不大于0.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辊轴一侧表面在环绕所述第一限位柱一周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一定位螺纹孔相对于第一限位柱对称,两个所述第一定位螺纹孔位于第一限位柱外侧表面与辊轴最外侧表面中间位置,所述辊轴另一侧开设有与第一定位螺纹孔位置大小一致的第二定位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限位柱表面粗糙度公差不大于0.8毫米,所述第一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限位柱高度均为49.25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伟铂瑞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伟铂瑞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6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